杂集论一卷八页云:变异香者:谓熟果等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1335~1418)明初禅僧。长洲(江苏吴县)人,俗姓姚,名广孝。号独庵。十四岁出家,初习天台,后从径山智及参禅得...【伊帝目多伽】 此云本事。妙玄云:此说他事。如佛将净饭五百人归国,说三因缘之偈也。...(术语)摈斥恶比丘而治罚之也。此有三种:一摈出,从本处驱出之,待彼忏悔乃许还来。二默摈,一切之人不与之交语。...为日本修验道行者之称。山伏,有“入法性真如之宝山,降伏无明烦恼”之意。又作山卧、修验者、验者、行者。为得神验...(杂语)以绵拭经而去其尘埃也。见象器笺九。...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居士设食。六群手把饭揣啮半食。居士讥言,受无厌足,如猪狗骆驼驴牛乌鸟。比丘举...(名数)凡发动身语二业,有三思:一审虑思,将发语而先审虑之思也。二决定思,起决定心而将发动之思也。三动发胜思...(一)迷譬如海,觉犹如岸,破迷而开悟,即称为登觉岸。即一般所谓之涅槃、彼岸。 (二)(1286~?)元代僧。乌程(浙...(人名)Devarakṣita,译曰天护。商主名。见阿育王经九。...【法尔道理】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,皆有其所依准的法则,大别之可分为观待、作用、证成、法尔四种道理,其第四种...(名数)法华经普门品记观音现种种之身而说法。其中化现之身有三十三,说法二字有十九次。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(一)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,时病危顿,弟子问曰:成应真未?答曰:未得;不还未也。问曰:和上道高名远,何以不至乎?...
这是发生在浙江省岱山县衢山镇法华禅院的一件真实奇事。法华禅院的厚存老法师,一生修行以念佛为主,2009年12月示现...
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,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,他是个历史人物,不是一个神话人物。作为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太子,...一个乞丐的故事。在最初的时候,他只是每天坐在纽约地铁的某个入口处,前面倒放着一个破毡帽子,等待人们的布施。路...问: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,但都不能打住妄想,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,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? 净界法师答: ...
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,疾出生死,只有念佛法门。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、愿力、净行之力。另一方面更加有阿弥...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,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。在佛陀的教导下,很多人成了罗汉,解脱生死的痛苦,到处可以自由自在...
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,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,那就是离苦得乐。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,为什么要辛苦地工...● 以下论理事: 世出世间之理,不出心性二字。世出世间之事,不出因果二字。众生沉九界,如来证一乘,于心性毫无增...
变异香
【法相辞典】
【变异香】 p1465
上篇:听闻正法由三相生喜 | 下篇:变异相 |
【欲界系法】 p0985 瑜伽六十六卷十五页云:复次云何欲界系法?谓于欲界若生若长,未离欲界欲,心不在定;于此位中...
道衍
伊帝目多伽
摈治
山伏
拭经
遗落食戒缘起
三思
觉岸
提婆落起多
法尔道理
三十三身十九说法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杂譬喻经

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萨

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
有了标准,有了参考点,就有痛苦
带有妄想的佛号,是否也算净土资粮

能够这样念佛,一定可以了生脱死
佛号让地狱变清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