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域记二卷十二页云:伽蓝西南,深涧峭绝,瀑布飞流,县崖壁立。东崖石壁,有大洞穴。瞿波罗龙之所居也。门径狭小,窟穴冥暗。崖石津滴,磎径余流。昔有佛影,焕若真容,相好具足,俨然如在。近代已来,人不遍睹。纵有所见;仿佛而已。至诚祈请,有冥感者,乃暂明见。尚不能久。昔如来在世之时,此龙为牧牛之士,供王乳酪,进奉失宜。既获谴责;心怀恚恨。即以金钱买华供养,受记窣堵波;愿为恶龙,破国害王。即趣石壁,投身而死。遂居此窟,为大龙王。便欲出穴,成本恶愿。适起此心,如来已鉴。愍此国人,为龙所害。运神通力,自中印度至龙所。龙见如来,毒心遂止,受不杀戒,愿护正法。因请如来,常居此窟;诸圣弟子,恒受我供。如来告曰:吾将寂灭。为汝留影。遣五罗汉,常受汝供。正法隐没,其事无替。汝若毒心奋怒;当观吾留影。以慈善故;毒心当止。此贤劫中当来世尊,亦悲愍汝,皆留影像。影窟门外,有五方石。其一石上,有如来足蹈之迹。轮相微现,光明时烛。影窟左右,多诸石室。皆是如来诸圣弟子,入定之处。影窟西北隅,有窣堵波。是如来经行之处。其侧窣堵波,有如来发爪。邻此不远,有窣堵波。是如来显畅真宗,说蕴界处之所也。影窟西有大盘石。如来尝于其上,濯浣袈裟;文影微现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名誉与利益也。法华经序品曰:贪著于名利,求名利无厌。新译仁王经下曰:恶比丘为求名利不依我国。起信论曰...在十地中由第八地至佛果之间,无漏心任运,诸烦恼不生,故有此名,又功德刹那增进,所以又叫做刹那增进位。...【五力】 p0255 瑜伽二十九卷九页云:若复了知前后所证而有差别;随此、能于后后所证出世间法,深生胜解,深生净信...(杂语)虚堂录一曰:逐鹿者不见山,攫金者不见人。...【智果】 涅槃曰断果,菩提曰智果。以菩提为佛智,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。...禅林用语。原指形成块状、团状之泥;在禅林中,转指禅徒不具有智慧圆明之法眼,而呈现烦恼妄执之情形。此外,捏弄泥...(名数)仁王经上曰:色受想行识空,十二入十八界空,六大法空,四谛十二因缘空。天台之仁王经疏中,引智度论以之为...(术语)又作阿伽,Arghya之略,译曰水。名义集二曰:阿伽,此云水。但内典特指奉佛之水而言。即于水入香花者。大日...【无记心死】 p1060 瑜伽一卷十四页云:云何无记心死?谓行善不善者,或不行者,将命终时,自不能忆;无他令忆。尔...凡五卷。全称定慧明光佛顶国师语录。又作一丝和尚语录、佛顶国师语录年谱塔铭。日僧一丝文守(1608~1646)撰,文光...【他那】 此云处。真谛云:住处有二:一、境界处,游历之境,为化在俗之流。二、依止处,为统出家之众,此即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优婆塞戒经...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,于最清净甚深法界,诸佛之境,如来所居。...
记得我上小学、中学的时候,那时环境卫生比较差,常有卫生所的医护车来给大家打卡介苗及各种预防针,像脑膜炎疫苗等...
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、五十四颗、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,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意义。念珠的出现或使用都首先基于它的...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,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,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。可惜,自古至今,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。特别是现在...
须菩提,若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诸须弥山王,如是等七宝聚,有人持用布施。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,乃至四句偈等,受...
佛法说人身难得,既然得了人身,却不了解因果、心性的道理,起惑、造业,就枉费了这一生。儒家说:罔念作狂,克念作...
忏悔是我们修行的人自净身心、明心见性的一个最初的必经的阶段。要忏悔就需要有四力,即四种力量才能够真正地忏悔。...问: 阿弥陀佛!师父,现在好多师兄是初学佛,他们在放生和布施的时候存在这样一个问题:什么是有漏福报?什么是无...
西方三圣现前,就在那一刻,我这个我,就是代表着一切念佛行人就乘着这个金刚台,随从阿弥陀佛之后,如弹指顷,就是...
瞿波罗龙与佛影
【法相辞典】
【瞿波罗龙与佛影】 p1421
上篇:点慧第一与敏捷第一差别 | 下篇:蓝勃卢山龙池 |
又叫做一来果,即声闻乘四果中之第二果。...
名利
永不现行位
五力
逐鹿
智果
泥团
六空
阏伽
无记心死
佛顶国师语录
他那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
养成凡事尽心尽力、努力以赴的认真态度

佛教念珠的实用性
文珠法师《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》

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

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

具足四种力量才能真正的忏悔
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福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