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蕴足论八卷九页云:云何矫妄?谓多贪者,为供养故,为资具故,为恭敬故,为名誉故,拔发[(幸*炎)/手]髭,卧灰露体,徐行低视,高声现威,显自伎能苦行等事,总名矫妄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不与取罪】 p0327 瑜伽五十九卷十六页云:复次若有显然劫他财物;名不与取。如是窃盗、攻墙、解结、伏道、窃夺,...(名数)此非据戒之项目数,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。一作持戒,二止持戒,戒之所以成立,在于防止恶行,称为止持戒...在佛所说的三藏中,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,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教,随缘计情而听许的法叫做听教。如四重禁是制教,如十...【随心转律仪】 p136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九卷十六页云:问:此四律仪,几随心转?几不随心转?答:三随心转;一不随...禅宗公案名。为仰山慧寂接化学人之公案。碧岩录第三十四则(大四八·一七二下):“仰山问僧:‘近离甚处?’僧云:...(界名)别名众合地狱,八大地狱之第三。狱中有大石山压碎罪人之身者。...(名数)四分律云:具七法,方成亲友:一,难作能成。二,难与能与。三,难忍能忍。四,密事相告。五,互相覆藏。六...【一来果】 p0003 如四沙门果中说。 二解 显扬三卷十页云:四、一来果。或倍离欲已,入正性离生;然后证得...子为助词。一句,原意指一言。又作向上底那一句。乃表诠佛法究竟之语。亦即指示无言无说之究竟之语。如临济录(大四...喻指众生之心体。楞伽经卷一(大一六·四八四上):“外境界风,飘荡心海,识浪不断。”此即喻称外在之境界为风,众...(术语)有漏果报四相之二。有漏之果报。为三苦八苦之性,故云苦。无男女一异等诸实相,故曰空。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...香赞: 炉香乍(zh) 爇(ru)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(三称)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
佛陀诃责十种魔境的过失。 魔境产生的因由 阿难!如是十种禅那,中途成狂,因依迷惑,于未足中生满足证,皆是识阴用...当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,梵摩达王的妻子怀孕十月后,生下一位女儿。这女孩不但长得端正可爱,而且一生下...
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,修弥勒菩萨慈心观。他在山里坐了十年,专心修慈心观,对一切众生慈悲,修了十年,什么都没得...
持楞严咒: 向内开显真如,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、生善、破恶、入理从这里启动 我们这次的楞严神咒的录音主要有三个部...初中毕业后,他开始自谋生路,第一份工作是做建筑工,人家盖房子,他做下手搬砖。因为年纪太小,这份工作只坚持了3...
稍早前,经济不发达,旅店不多。许多人出行,夜幕降临,多借宿人家。僧侣,更是如此。 借宿,我们自然会想到:此处...
中国人以农立国,讲究吃饭。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燃料、能量的饭量只有半碗,如果吃三碗,其余两碗半都浪费了。...
佛陀率众游化至毘耶离城,城中有一长者名维摩诘,虽身为在家居士,却「奉持清净沙门律行」,智慧超脱。佛陀知道维摩...
矫妄
【法相辞典】
【矫妄】 p1405
上篇:戏 | 下篇:闇 |
信者信受,一切佛法,起原于信。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。又曰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,故信为入佛法之首要...
不与取罪
二种戒
听教
随心转律仪
仰山不曾游山
堆压地狱
亲友七法
一来果
一句子
心海
苦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
魔境生起时应如何保持正念
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缘

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,是我们不能够理解

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,有不可思议的力量
谁没有熬过

人生虽是借宿,但也要好好把握

长夏须养脾胃,如何调理有秘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