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三十七卷十五页云:静虑四相者:谓诸菩萨入静虑时,能断烦恼语言寻伺喜乐色想等随烦恼,静虑所治;是名第一。即此静虑,能作自己菩提资粮,及所依止;亦即能作同事摄事,成熟有情。是名第二。现法乐住,以自饶益。其心寂静,最极寂静;远离贪爱;于诸有情,无损无恼;以饶益他。是名第三。由此因缘,智得清净,能发神通,于当来世,生净天处,得静虑果。是名第四。是名静虑威力四相。此外无有若过若增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经名)一卷,赵宋施护译。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别译。为童子带佩可避恶鬼之神咒,故名宝带。...梵语 sajgha。指比丘、比丘尼入佛门,同持戒、同修行,和合一处。又称和合众。略称和僧、和众。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...谓触尘害人,犹如毒之伤人。触尘,为六尘之一,指身根所对之境,共十一触,即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种(以坚、湿、暖、...于一切法执一者,亦有六种,云何为六。 一、计因果一体 如僧祇部人,计因果为一,如受种子为芽等。 二、计...(术语)正明之心也。楞严经一曰:唯愿如来哀愍穷路,发妙明心,开吾道眼。...惑,指烦恼。即谓迷于贪欲、瞋恚、愚痴等烦恼而染污真性。天台智顗之维摩经略疏卷一(大三八·五六四中):“故知虽...禅林用语。形容超越一般常识见解之境界。盖以常识之立场而言,应是“水流桥不流”;今则藉“桥流水不流”之转语形容...(仪式)法会之仪式也。俗直指法会曰会式。...(人名)洪州高安大愚禅师嗣于归宗。归宗嗣于马祖。大愚山号。见传灯录十。...一、退法罗汉,即一旦得罗汉果,遇些恶缘,便退失所得的人; 二、思法罗汉,即惧怕会退失所得之证果,便想方设...【安立真实】 p0626 瑜伽六十四卷四页云:云何安立真实?谓四圣谛。苦、由苦故,乃至道,由道故。所以者何?以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...
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?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,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,既有罪又有障,这种罪跟障的结合,就使令我...
关于佛法的修证,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,本无差别,但因迷于事相,各各造业不同,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,...
出家真正要放下,然后要老老实实,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。 每天定一些功课,自己能够完成,不要定太多。然后...
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、直溯根源的话,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、理事圆融,譬如侧看成峰、横看成岭,总不失为...
这个信愿是理观,持名是一种事修;但是你实际在操作的时候,你真的在念佛的时候,这三个是一体的,一句佛号信愿具足...
大哉二句,赞辞。大者当体得名,具遍常二义。以横满十方,竖极三际,更无有法可与为比,非对小言大之大也。真者不妄...裴度是唐朝人,年轻时,一贫如洗,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。他的学问虽然渊博,无奈时运不济,屡试不中。 有...
唯佛才能制戒。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? 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,就像海底世界,种种暗礁,种种曲折,唯有佛的智...
静虑威力
【法相辞典】
【静虑威力】 p1378
上篇:静语 | 下篇:静虑无色各有四种 |
【观察意乐】 p1469 瑜伽七十四卷二十一页云:观察意乐者:当知意乐、略有四种。一、于因中无倒意乐,二、于果中无...
宝带陀罗尼经
和合僧
触毒
一病
明心
惑染
桥流水不流
会式
大愚
六种罗汉
安立真实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大人觉经

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,因为做不了主

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

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,慢慢功德就有了

蕅益大师的六信

信愿具足的判定标准

三界虚伪,唯此真实
一念仁善顿改贫夭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