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七十二卷十五页云:问:缘相为境,当言能舍已生未生恶不善法?当言不能舍耶?答:当言伏断故舍;非永害随眠故舍。如相、名、分别,亦尔。缘真如及正智为境,当言亦由永害随眠故舍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愿众生成佛之心也。又,佛愿救众生之心也。...(1898~1969)四川重庆人,俗姓刘。年十九,由父母送入佛寺出家,旋受戒于安徽九华山。民国十六年(1927),入常熟...(一)为沙门(梵 ?ramana)之意译。指修净行之行者。又作净志。释门归敬仪卷上之夹注(大四五·八五五中):“是天竺...【卑慢】 p0827 法蕴足论八卷九页云:云何卑慢?谓于多胜,谓已少劣;由此起慢,乃至心自取,总名卑慢。 二...亦名:剃发仪式、沙弥剃发仪式 子题:出家呗、自庆偈、解脱服、无相福田衣、形同出家体是婆塞、形同出家体犹是俗 行...(职位)司寺中法务之役名。...(菩萨)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,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,或译曰普贤,或作遍吉。主一切诸佛之理德,定...即说一切有部所立十四不相应法中之“得”。谓一切有情法系于人身而不离,故喻为绳,称为得绳。例如造善恶诸业,一旦...(名数)一,色识住。二,受识住。三,想识住。四,行识住。即以有漏自身中之四蕴为体。此四蕴是识所依也,是识所著...(名数)谓作虚诳语所生之十种祸也。智度论曰:如佛说妄语有十罪。何等为十?一口气臭。二善神远之,非人得便。三虽...初果,即四沙门果中之须陀洹果,乃断除欲、色、无色等三界之见惑,预入圣者流类之果位。须陀洹,为梵语 srota-āpa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,取其无相一灋,广生众教,含义不赀,故曰无量。 夫三界群生,随业而转;...
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。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尊容的时候,内心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和信仰之心。这...精进、正念现前、举止清静、善于分辨善恶法、克己、生活如法、不放逸的人, 名誉随之提升。 王舍城有一年发生瘟疫。...
和尚慈悲,诸位执事慈悲,大众师父慈悲,请坐下。今天有机会我到东林禅寺来学习,我是来学习的;那么要我跟大家讲一...问: 在家居士做《三时系念》给别人超荐亡人,如法吗? 大安法师答: 《三时系念》尽管标明是中峰禅师所作的,但印...
说起五戒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,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,是一切戒律的基础,由于是佛陀为在家人所设立的,...
菩萨坐菩提树下,以慈忍力降伏众魔。时值二月七日入夜以后,菩萨全身放大光明,于甚深禅定之中,思惟真谛之理,于诸...
常怀敬畏心 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总不出行住坐卧。禅堂的外面写的是止语,希望大家不要散心讲话,在禅堂里没有必要...
只求心不外驰,念念与佛号相应。若或心起杂念,即时摄心虔念,杂念即灭。切不可瞎打妄想,想得神通,得缘法,得名誉...
缘五事境舍恶分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缘五事境舍恶分别】 p1305
上篇:缘有缘法等四句 | 下篇:乐喜差别 |
(物名)沙门得一法,建幡告远,曰刹竿。故寺中恒有之。南唐近事曰:冯撰一夕梦登崇孝寺幡刹顶高处打方响。...
大愿
惟悟
静志
卑慢
出家剃发仪式
勾当
普贤
得绳
四识住
妄语十罪
初果二义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无量义经

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
富翁的声音

用普贤十大愿来念佛
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超荐亡人如法吗

为何要受持「不杀生」戒

佛陀菩提树下成道

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