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集论一卷十四页云:问:如是五见,几增益见?答:四、是增益见。于所知境,增益自性,及差别故。于诸见中,增益第一,及清净故。谓于五取蕴所知无我境,增益我我所自性;是萨迦耶见,增益我常无常差别;是边执见。于诸恶见,增益第一;是见取。即于此见,增益清净;是戒禁取。一、多分是损减见。一多分者:由邪分别,不必损减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人名)禅林或安普庵像于佛殿背后,普庵为临济十二世之孙,牧庵忠禅师之法嗣,名印肃,号普庵,宋孝宗乾道五年入寂...据大智度论卷十载,好坚树生长于地中百年,枝叶具足,一日出土,达百丈之高,此树出土之后,欲求大树以庇荫其身,是...梵语 paca āvaranāni,巴利语 paca nīvaranāni。即五种障碍。又作五碍。(一)指女子无法成为梵天王、帝释、魔王...(835~902)唐代曹洞宗僧。蓟门玉田(河北)人,俗姓王。二十五岁,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。学小乘戒律,复从学于终...【故思所造业及非故思所造业】 p0881 瑜伽九十卷二页云:此中故思所造业者:谓先思量已,随寻思已,随伺察已,...(界名)无色界之第二色无边处天也。...梵名 Yoga-cārya-bhūmi-sūtra。凡七卷。略称修行经。印度僧伽罗刹(梵 Sajgharaksa)作,西晋竺法护译。收于大正...乃三佛性之一。指各种有漏、无漏等万行;盖以有漏、无漏等万行,乃成就佛果菩提四智之因,故称行佛性。又为二佛性之...缚有三种,谓贪缚、瞋缚、癡缚。由贪缚故缚诸众生令处坏苦,由瞋缚故缚诸众生令处苦苦,由癡缚故缚诸众生令处行苦,...(衣服)梵语曰支缚罗Cīvara,又曰缚萨怛罗Vastra,五条乃至二十五条之袈裟,并覆肩裙类之总名。袈裟由其衣之色而...六通又名六神通。通者作用自在而无碍曰通,或曰通力,或曰神通。 一、神境通 亦名如意,有三意: 一、能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人的苦乐就在一念间。一个人如果转变观念,他就不苦了。师父告诉我们:心在哪里,命就在哪里。念头是开关,一开就光...
我们来世间,不过是个过客,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。一切一切都是过眼烟云,我们可以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享受一切,...宇宙间各类的众生,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,人有富贵贫贱其生活方式也不一样,各各的福报和业报不同的缘故。有福的...
须知一句阿弥陀佛,以唯心为宗。此唯心之义,须以三量楷定。三量者,现量、比量、圣言量也。 现量者,谓亲证其理也...
佛教弟子,不消谈得。就是佛教徒,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故,皈依佛法的人虽多如牛毛,而毕竟成佛的仍稀如麟角。佛教原...
第一讲 好,各位,请大家合掌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 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 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...
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,为比丘们开示:有四种修行人,可敬、可贵,为世间之福田。是哪四种修行人呢?就是...
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,末世修行,多诸障难,一亏正见,即陷群邪。彼佛愿力威神加被行人,大光明中,不遭魔事,能...
增益见及损减见
【法相辞典】
【增益见及损减见】 p1317
上篇:增上摄受 | 下篇:瞋行补特伽罗 |
子题:戒方便相、知布萨法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就初戒缘,广如钞显。有师别出一卷 戒方 便相 ,每至将受,依说引...
普庵
好坚树
五障
道膺
故思所造业及非故思所造业
识处天
修行道地经
行佛性
缚
衣
六通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众生是福慧的源泉

我们来到世间,无非是个过客而已
偷来的享受

一句阿弥陀佛,具足四重宗旨

戒为无上菩提本,修行应一门深入

宏海法师:弥陀要解

世间四种可贵之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