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六十三卷六页云:问:若寻伺等、于初静虑等中,皆能摄益胜三摩地;又能摄受自地静虑、皆令清净;何因缘故,世尊于彼显示动名?答:此望他地;不望自地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Sthavira,又作体毗里,梯毗梨,他鞞罗,他俾罗,译曰上坐,老宿。文殊问经曰:体毗履,此云老宿。淳老宿人...【欲界菩萨】 p0985 显扬三卷十五页云:十一、欲界菩萨。谓生欲界,住菩萨法性;为令自他证寂灭故;已发正愿,修习...【如来入于寂静天住】 p058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复次由八因缘,如来入于寂静天住。一者、为引乐杂住者,...(譬喻)恶魔名。俱舍光记八曰:魔罗名度使。度使,此云毁坏。...(术语)四万义曰:莲华部法身,金刚部般若,佛部解脱。莲华部为理,故配于法身,金刚部为智,故配于般若,斯理斯智...(名数)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,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,故立此立此十门。一、慈悲普,菩萨于一念中,遍观十界之善恶苦...云何微薄寂静苦?谓诸有学。...(术语)佛三十二相之一。佛之腨如鹿之腨,具可爱乐之相也。...亦名:入寺护过要术、白衣入寺护过要术、俗人入寺护过要术 子题:天人龙鬼是出家人修道之缘、出家人为天人龙鬼生善...(名数)法相宗所立。一切众生之机类,分为五性,而定成佛不成佛:一、定性声闻,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。二、...【先所生起诸行灭】 p0634 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:先所生起诸行灭者:谓于先世能感后有诸业烦恼之所造作,及由先...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p)如...普门品(日诵式版本)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
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,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。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?首先佛陀指示逼迫的相状,叫示相转...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。指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,称为五行;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...
那么,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?他能得到什么利益呢?这里又进一步的说出了一句非常非常惊心动魄的话:...
布施破悭吝,乃六度菩萨行之首。布施有种种利益,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人天之善道,布施为福业善人之相,破贫...一、修福 (一)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?福是指人间富贵寿考,子孙繁盛,身体健康而言。韩非子云:全寿富贵之谓福。...
观机逗教,真实不虚。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受?从反面来回答,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的,有四种人。 第一种...
忏罪。我们每位道友,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,因为佛的教导假使经千劫,所作业不亡。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 一作...
净土一法,它的事理、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。也正因为这样,它远远超出凡夫乃至于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的境界,所以就...
寻伺喜乐等说名为动
【法相辞典】
【寻伺喜乐等说名为动】 p1179
上篇:寻求分别 | 下篇:黑白法 |
指伏惑与断惑。制伏所起之惑,而使之一时不起,称为伏惑;断绝惑种,而使之毕竟不生,称为断惑。有漏道之对治仅能伏...
体毗履
欲界菩萨
如来入于寂静天住
度使
三部三点
十普门
微薄寂静苦
腨如鹿王相
清信士女入寺护过要术
五性
先所生起诸行灭
【大藏经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
这个苦谛很重要,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
佛教中的「五行」有哪些含义

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

尽物布施,得福增多
文珠法师《修福修慧修净土》

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

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