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一卷十一页云:寻求分别者:谓于诸法、观察寻求所起分别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人名)Dirghanakhabrahmacārin,长爪其名,梵志为志梵行之外道总称。舍利弗之舅,摩诃俱絺罗,与姊舍利论议不如...(术语)三昧耶戒之四重禁也。以是为成无上正等觉之因故也。...为佛世时居于郁阇延城之国王。据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载,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赞叹释尊说甚深之法而心生信解。 p673...(本生)法华文句五曰:身子久成佛,号金龙陀,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。智度论四十曰: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,目犍连...比丘当深信因果,常生惭愧,戒行精进,法义无忘,方堪授人戒法;若不能如是者,则不得授人戒法。据四分律卷五十九载...(名数)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之八种圆融也。...位于浙江绍兴、嵊县间之石城山。此山重岩叠嶂,林木葱郁,有石兀立若墙,赓连数百丈。寺为东晋永和(345~356)初年...【色界随眠不于欲界及无色界随增】 p0575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三卷七页云:何故色界随眠,不于欲界法随增耶?答...(人名)宋秀州长水子璇,号长水。初从本州洪敏法师学楞严经,后参见琅玡山觉禅师有所悟。后住长水,众几一千,以贤...(界名)又作殟怛罗句卢。北大洲名。...三密相应,速得成佛,密教之独义也。 一、身密 手结印契也。 二、语密 口诵真言也。 三、意密 心作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
一个人不聪明,动作迟钝,反应慢半拍,就会被人讥为笨拙。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,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,高僧大德...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;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。--《佛遗教经》 一、多欲为苦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轮回,生死死生,受著无穷...
人生母子、夫妻、一家眷属,俱是宿世虚缘。暂时会聚,终必别离,不足悲苦。可悲可苦者,乃是空过一生,不念佛耳。 ...第一讲 三皈五戒 念佛常识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三皈,持五戒,再老实念佛。立时即可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。把这...第一条,叫富而不污。 污者,浊而染。拥有了大量金钱的同时,不被铜臭所染、不让心蒙尘的人,是值得尊敬的。太多的...
为什么要无住呢?它的理由是说,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,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,众生本具,诸佛所证。因为一念的妄...
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(Ksitigarbha)。据《地藏十轮经》讲,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,静虑深密犹如秘藏,所以...
性空妙普禅师,汉州(今四川广汉)人。出家后,自号妙普庵主,结庐于青龙山野,日常除了修习禅定外,常以吹笛自娱。...
寻求分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寻求分别】 p1178
上篇:为摄梵行受诸饮食 | 下篇:寻伺喜乐等说名为动 |
因智慧能洗却众生烦恼之垢染,而以流水为譬喻,故称慧流。又智慧如甘露水,能滋养众生成长菩提心;周遍一切众生无有...
长爪梵志
无上正等戒
严炽王
舍利弗本地
五法不得授人戒
八圆
隐岳寺
色界随眠不于欲界及无色界随增
子璇
嗢怛罗矩噜
三密(二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
「拙」一点,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
知足第一富

如此捱到临命终时,自然正念现前
律航法师《念佛入门白话解》
「富裕」的三条家规

两个念头,酬偿两次生死

地藏菩萨及地藏经介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