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七十七卷二页云:世尊!奢摩他道、与毗钵舍那道、当言有异?当言无异?善男子!当言非有异,非无异。何故非有异?以毗钵舍那所缘境心为所缘故。何故非无异?有分别影像非所缘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图像)有九个头面之观世音菩萨像也。大佛顶首楞严经说观音之圆通,而现众多之妙容,有一首二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...(术语)略云一子地。谓菩萨证化他之果,极怜愍众生之位也。涅槃经十六梵行品所谓:菩萨摩诃萨,修慈悲喜已,得住极...【无行证寂灭】 p1075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:六、无行证寂灭。卽此圣者、行少行已,及少精进,而证寂灭。余悉如前。...【苦寂静】 p0842 瑜伽五十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苦寂静?谓阿罗汉苾刍,诸漏永尽。所有当来后有众苦,皆悉永断,...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。又作大乘戒、佛性戒、方等戒、千佛大戒。反之,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,称小乘声闻戒。菩萨戒...即以如意轮观音为中尊而建立之曼荼罗。有诸多异说:(一)据如意轮陀罗尼经坛法品所载,此曼荼罗分为内、外二院,内院...【波逸提】 义翻为堕。十诵云:堕在烧煮覆障地狱,八热通为烧煮,八寒黑暗等通为覆障。波逸提罪,如夜摩天寿二...不自生、不他生、不共生、不无因生。不自生是法不由自因生;不他生是法不由他因生;不共生是法不由自他之共因生;不...(术语)凡夫阿赖耶识之不觉义,分为十重言也。禅源诸诠四曰:此识(阿赖耶识)在凡,常有觉与不觉二义。觉是三乘圣...有大小二乘之说。(一)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。五分法身指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等五种功德法,小乘以之为三身中之...普遍游行的烦恼,亦即一切烦恼起因之根本烦恼。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轮回之路绝非坦途,我们会遇上顺境,也会遇上逆境,要学会在面对挫折时,把它当成一种让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练,这种磨...佛法是从觉性、实相的立场,来观察宇宙、处理人生的一切,因此具有最圆满的价值。但现实世界里,我们都是凡夫,没有...我们讲肉眼看问题,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。从空间的角度来讲,他只能看到视野范围以内的人事物,只能看到人事...原文: 古有偈:修慧不修福,罗汉应供薄。修福不修慧,象身挂璎珞。有专执前之二句者,终日营营,唯勤募化,曰:吾...能够放下的人,是有智慧的人,是自在的人,是解脱的人。 放得下的人,应该先放下自己,其次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。所...前面是雕刻成一个立体的佛像,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画制成一个平面的佛像。我们看这个过程。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,...佛教传到中国以后,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,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,我们可以发觉,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,在大...问: 舍报自杀念着佛号,又有人助念,可以往生吗? 大安法师答: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前提,净土法门念佛往生净土,...
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非有异非无异
【法相辞典】
【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非有异非无异】 p1174
上篇: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十地中对治何障 | 下篇:结见 |
据杂宝藏经卷一载,昔有国名波罗奈,国中有山名仙山,当时住有一位梵志,常于石上小便,流有精气,为雌鹿舐之,遂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