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:言应触者:由身体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五见】 又作五染污见、五利使。指在六种根本烦恼中的恶见心所,开为五种。此五种为:一、萨迦耶见:译曰身见,这...凡十四卷。尸陀槃尼撰。苻秦僧伽跋澄译。又称阿毗昙毗婆沙、鞞婆沙阿毗昙论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。鞞婆沙,梵语 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五分,睡时不净出,若觉,发心身动,偷兰;身不动而心动者,吉罗。善见云,若手捉根而睡,拟...(术语)梵语阿你怛也Anitya,世间一切之法,生灭迁流,刹那不住,谓之无常。无常有二:一刹那无常,谓刹那刹那有生...密宗修尊胜法时所画作之曼荼罗。全称尊胜佛顶曼荼罗。此曼荼罗有两种画法,分别依据善无畏所译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...无分别者略有三种,一知足无分别,二无颠倒无分别,三无戏论无分别,如此三种异生声闻菩萨如次第应知。由诸异生随于...(杂名)地狱之城也。大藏中有铁城泥梨经一卷。...(术语)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。此等万物,为因缘所生者,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,是谓之色即是空。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。...【无碍解】 p1056 如四无碍解中说。 二解 俱舍论二十七卷八页云:已辩愿智;无碍解者:颂曰:无碍解有四。谓法、义...(术语)佛法以信为最初,故谓之信首。释门归敬仪上曰:宜敬设仪,开其信首之法。...【出离慧】 p0482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页云:此有学慧,能尽能出一切烦恼,及诸苦故;名出离慧。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
情想合离,更相变易,所有受业,逐其飞沉,以是因缘众生相续。 这个地方就把为什么有些人会做人、有些人会做畜生、...
法器又称为佛器、佛具、法具或道具。就广义而言,凡是在佛教寺院内,所有庄严佛坛,以及用于祈请、修法、供养、法会...
汉朝安世高,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。童年即以孝顺闻名,聪敏好学,对天文,医学和外国的学术都有研究,甚至对鸟兽的...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,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,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很渺小。特别是趾高气扬的年轻人,那些自以...
大家知道,我们讲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教我们做什么?教我们不要执着。但是我们的心,非要执着不可,特别怪。例如...
【春秋诸大夫,见人言动,亿而谈其祸福,靡不验者,左国诸记可观也。】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,推测他的...
农历辛丑牛年即将来临,牛与佛教有着殊胜的因缘,如著名的禅宗十牛图便是以牛来比喻众生的心,在佛陀的诸名号中,便...作为居士来说,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。此外还有八戒,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。关于五戒、八戒的内容,圣严法师...
应触
【法相辞典】
【应触】 p1398
上篇:声闻菩萨所学差别十三种 | 下篇:应供 |
含有贪、瞋、痴等烦恼之善行。又称杂毒行。如凡夫自力之修善,即为杂毒善。因系住于虚假不实之心,所起三业之行;缺...
五见
鞞婆沙论
故出不净戒睡眠结犯
无常
尊胜曼荼罗
无分别
铁城
色即是空
无碍解
信首
出离慧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
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、增上缘

佛教法器的种类

因果报应不虚假
圣严法师《地观》

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怎样达到无生境界

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