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七十一卷十五页云:由三因缘,为性不能决定任持。一、不听闻故。二、恶听闻故。三、覆慧胜慧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亦名:在俗家偏心授食戒开缘 含注戒本·四提舍尼法:“不犯者,若语言,大姊且止,须诸比丘食竟;若尼自为檀越;若...五无间业的简称,又名五逆罪,即: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之僧。谁要是犯了其中之一项,死后即堕入...(杂语)殊妙之华。无量寿经上曰:天雨妙华。...(术语)二十犍度之一。明破和合僧之事。...【四静虑】 p0410 俱舍论二十八卷一页云:且诸定内静虑云何?颂曰:静虑四各二,于中生已说。定谓善一境,并伴五蕴...真如的本体,清净无妄染,故云寂灭相。...【此世他世乐忍】 p0617 瑜伽四十二卷十三页云: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忍?当知此忍、略有九种。谓诸菩萨、住不放...(术语)实智无缘,则实相无相,于智有缘,不如于实体,则非实智。于相有相,非实智之境,则非实相也。往生论注下曰...(地名)江名。正言阿夷罗婆底。译为有驶流。恒河之支流。佛成道前水浴之河也。见善见律毗婆沙七,翻梵语九。...(术语)一业因也。同一之业因也。俱舍论十七曰:一业引一生,业能圆满。一业引未来世一生之意。...【五种义】 p0256 显扬五卷三页云:五种义者:一、所遍知事。二、所遍知义。三、应遍知。四、得遍知果。五、受用遍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(可治癌症跟痔疮、青春痘等等) 佛说疗痔病咒: 怛(dan)侄(zhi)他(ta) 頞(e)兰(lan)帝(di) 頞(e)蓝(lan)谜(mi) 室(shi...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,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,与大比丘众,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,诸漏已尽无复...
【原文】 所言异疾,殆宿世之怨业。(怨,世每误作冤。冤,屈也。怨,仇也。)怨业病,勿噵(do)(噵,音到,言也...
大家留心世间,常可以发现有的人,福报来临的时候,挡都挡不住,不需费什么力、不需苦苦求索,但不可思议的福报、好...一个障碍,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,只要愿意,任何一个障碍,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。 有一天,素有森林之王之...
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,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佛门中的观呼吸是观出入息,也就是梵语中的...一、临终四事 唐善导大师:《临终正念文》,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: 1、不得怕死: 生必有死,往生净土是永...
唐代的道昂法师、慧光法师、寿洪法师,他们确实在修道人里面、在修净业者里面,是我们的榜样啊。一个净业行人对修出...人要学会放弃,放弃昨日的烦恼,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,留下简单的背影;学会放弃,将昨天埋在心底,留下最美的回忆;...不论是不是佛教徒,慈善是不分宗教、不分信仰的。但也有很多人对慈善有很多的误解,以为慈善就是捐钱,在得与失之间...
为性不能决定任持
【法相辞典】
【为性不能决定任持】 p1176
上篇:为性哀愍 | 下篇:为性不好亲近于他 |
【随不动识】 p1367 法蕴足论十卷九页云:云何造不动行已有随不动识?谓有一类,于空无边处天,系心希求。彼作是念...
食尼指授食戒开缘
五无间
妙华
破僧犍度
四静虑
真如寂灭相
此世他世乐忍
实相无相
阿寅罗波帝夜
一业
五种义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疗痔病咒
【大藏经】般舟三昧经

己心不诚不正,非佛法之不灵不验也

积极主动的去行善积德
困境即是赐予

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
昌臻法师《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