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释九页云:今此论体、总有五分。一、本地分。略广分别十七地义。二、摄决择分。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。三、摄释分。略摄解释诸经仪则。四、摄异门分。略摄经中所有诸法名义差别。五、摄事分。略摄三藏众要事义。此论既有如是五分;何故但名瑜伽师地?就初立名,故无有失。又一切法、无不皆是瑜伽师地。以瑜伽师、用一切法为依缘故。此中存略,且说十七。又十七地、具摄一切文义略尽。后之四分、皆为解释十七地中诸要文义;故亦不离瑜伽师地。由是此论、用十七地以为宗要。虽复通明诸乘境等;然说论者、问答决择诸法性相;意为菩萨、令于一切皆得善巧,修成佛果,利乐无穷。是故此论、属菩萨藏阿毗达磨。欲令菩萨得胜智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成唯识论圆测疏】 圆测为新罗国人,十五岁游学长安,唐太宗贞观年间,敕住京邑西明寺,世称西明圆测。玄奘三藏西...【于文无倒】 p0746 辩中边论下卷七页云:此中云何于文无倒?颂曰:知但由相应,串习、或翻此;有义及非有,是...铢,为古代称量轻重之器具名,指极轻极微之单位。故以铢衣比喻至轻之衣。佛经谓诸天人之衣,有重自数铢至半铢者不等...【十种愚痴】 p0108 瑜伽六十卷十七页云:又有十种愚痴有情,遍摄愚痴诸有情类。一、缺减愚痴,二、狂乱愚痴,三、...(动物)转轮圣王七宝之一。为乘驾而感得象之最胜也。...指时、非时与触用之三水,即:(一)时水,从明相(曙光渐明,天空露白之状)现至午时,得以饮用之水。(二)非时水,过...(术语)观想佛体也。观无量寿经,观佛经等详说之。...三种羯磨法之一。又作对手、对首忏、对首忏悔。首,即面。自原始佛教至部派佛教时代,僧团于每月二回之布萨会或雨安...梵语 prātihāya。 即显示、显现之意。于诸经典中论及示现者,例如旧华严经卷二十三、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载,...(修法)为罪障消灭,以如意轮观音为本尊而行之修法也。真言行者最初所修之行法。...(杂语)拜佛宜从佛制,其拜法与俗制不同,玆将拜法详述如下:一、两手合掌,当胸,站于蒲团之前。二、分右掌向下,...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在乐音树下,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摩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, 各发无上心, 生死甚难厌, 佛法复难欣, 共发金刚...
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。诸位!你想想看,中国的祖师何其多,哪一个祖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?以释迦佛尊...
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,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,很快你就知道内心当中,有二种重要的功能:一个是妄想的功能,一个...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;所谓隔壁是:隔壁那座山,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山上的庙里。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。 这二个和...
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,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。靠自力修行了生脱死得阿鞞跋致,就好像步行到达目的地,如蚂蚁...
净土法门有理有迹。理是内在的妙理,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于这一念心。迹是外在所现的修行。说到净土妙理,就在日常起用...一、禅是心的原态,生命的共相、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呢?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,我曾说过:禅是心的原态、禅...
其实除去五盖,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问题----分心散乱。这个问题虽没有明确被列在五盖之中,但一样...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、忏悔,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。佛殿、佛像的庄严与肃穆,能令我们肃然起敬,心自然不会胡思...
瑜伽师地论总有五分
【法相辞典】
【瑜伽师地论总有五分】 p1244
上篇:圆成实二种 | 下篇:愁 |
亦名:结戒集十句义 子题:摄取于僧、令僧欢喜、令僧安乐、未信令信、已信令增长、难调者调顺、惭愧者安乐、断现在...
成唯识论圆测疏
于文无倒
铢衣
十种愚痴
象宝
三水
观佛
对首
示现
如意轮观自在菩萨念诵法
拜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【大藏经】观无量寿佛经疏

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

修行人有什么事情,千万不要轻举妄动
两个和尚

【推荐】这么简易的法门,为何你却不修

【推荐】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
解析禅的内涵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