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:声界云何?谓声,为耳已正当声,及彼同分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经名)一卷,西晋竺法护译。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,事佛有三辈不同,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。【又】阿难分别经之...(菩萨)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,向普贤菩萨祈祷延命之法,谓之普贤延命。凡延名之修法有二种:一普贤延命,二延命菩萨...(术语)十乘观法之一。识别观智之通塞,使去塞而就通也。...(名数)一安陀会衣Antarvāsa,五条袈裟。二郁多罗僧衣Uttrāsaṅga,七条袈裟。三僧伽梨衣Saṁghāti,九条乃至二...(术语)三道之一。道者能通之义。惑业苦互相通,从惑起业,从业感苦,从苦复起惑,故云苦道。即三界生死之果报也。...(术语)天台宗之圆顿戒也。赞戒德谓为圆顿。简别于声闻缘觉之所受谓为菩萨。对于小乘戒谓为大戒。...子题:三说自恣、窃语、了了自恣、疾疾语、徐徐自恣 行事钞·自恣宗要篇:“问:‘一说、二说自恣,无难缘成不?’...小乘以十智,摄一切之智: 一、世俗智 有漏之智,不能出离生死,是曰世俗智。 二、法智 欲界四谛下苦法等...(705-774)南印师子国(即今之斯里兰卡)人。唐玄宗开元八年到长安,翻译密宗经典,为密教祖师之一,与金刚智、不...梵语 aniyataikatara-gotra。又作不定性、三乘不定性。法相宗所立五种性之一。指由本有无漏种子之差别,而于声闻、...(术语)一与一切融即。其体无碍也。指月录四曰:三祖僧璨信心铭曰: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但能如是,何虑不毕。笔削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
参禅人没有过:日用中一切时参,一切处参,一切事参,无造过余地,何云有过?非也,大非也!殊不知无量劫来,所造五...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,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。一个人的智识学问也由从小一字一句的读书,慢慢累积而成,树有...
八字文殊菩萨,其形像系顶有八髻,前五髻,顶上一髻,顶后两髻,一一髻上皆为佛身;身呈金色,放光明,乘狮子王,右...
好,南无阿弥陀佛,各位大觉世间有缘人,诸位吉祥。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讲一个话题,就是修平等心。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...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,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象,我认为佛舍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。 首先,舍利...
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:时到时担当,没米就煮番薯汤。这是一句乐观的、顺其自然的话,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...
三宝,即佛宝、法宝、僧宝。二宝居士就是指信佛、信法、不信僧,不恭敬不依止僧宝的居士。有正见的佛子都知道,二宝...
吾人一念心性,与三世诸佛,了无有异,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,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习,有善恶顺逆之所致也。《华严经...
声界
【法相辞典】
【声界】 p1392
上篇:凝血 | 下篇:声具五德 |
(物名)大宝之摩尼也。摩尼为宝珠名,译作离垢,又曰好意。...
分别经
普贤延命
识通塞
三衣
苦道
圆顿菩萨大戒
自恣无缘不开略说
十智
不空
不定种性
一即一切一切即一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
要得在世不造过者,只有参禅一法
空中楼阁

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

修平等心,去除贫富贵贱之分别
佛舍利的丰富内涵

时到时担当,没米就煮番薯汤

没有僧宝,二宝居士能独立存在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