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六页云:云何菩萨于诸有情顿普摄受?谓诸菩萨、初发心时、摄受一切诸有情界皆为眷属。作是思惟:我当于彼、随能随力,作一切种利益安乐饶益之事。随所思惟,皆如是作。是名菩萨于诸有情顿普摄受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三漏之一。欲界之见思二惑也。众生因欲界之见思二惑而造作诸业,漏落于欲界而不能出离,故名欲漏。...指僧众所披之袈裟。应法,谓与法相应而不悖于理。以袈裟之形、色、量三者皆相应于佛制,故称应法妙服。或以自在如法...(菩萨)十地之第十位为法云地,越法云地即为等觉,越等觉即为妙觉。...指具足千辐轮之妙相,乃佛三十二相之一。又称足下轮相(巴 hetthā pāda-talesu cakkāni jātāni)、足下千辐轮...Yinmingruzhenglilunshu 佛教因明名著。简称《因明大疏》。唐窥基撰。6卷(通行刊本为8卷)。 著述背景 印...(地名)Sadaniśvara,国名,在中印度。见西域记四。...(356~442)梵名 Dharma-mitra。又作昙摩蜜多。意译法秀。南朝刘宋时代译经三藏。罽宾国人。七岁入道,博览群经,...【四一切种清净】 p0459 瑜伽四十九卷十五页云:云何如来四一切种清净。一者、一切种所依清净。二者、一切种所缘清...(名数)戒字慧之三学,在凡夫之身为有漏,在圣者之身为无漏。楞严经六曰: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...(术语)四土之一。酬万行之因而得之万德庄严净土也。...福德和智慧。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。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得不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...
在这篇愿文中,智者大师阐明了修学佛法的目的和方式。为了实现消灭罪障、助成菩提的目的,大师列出修学三慧和往生净...
我们修行,大家肯定都有感觉,一修行,感觉最重的就是心散乱,不是昏沉就是掉举。这种散乱的心,想东想西,八万四千...「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」、「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」,在善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中,现代人如何能关心别人而不束缚他? 如...
这个地方是讲到,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。无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内心的分别就能...
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。有许多人竟然以西方的性开放为时尚,他们不知因果不信因果,私生活混乱,既...
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、指责、批判的习性,是一种疾病。此病根深蒂固,非常顽固难除。唯一的办法,就是遇境逢缘不起嗔...
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,对于身心健康,确为有益。以世法说:年老者静坐,可以减少头痛腰痛、眼花心乱、...
我们讲一个实际的故事,来说明偷盗产生的后遗症。 过去,在明朝的扬州,有一个做南北货生意的商人。南北货,就是说...
顿普摄受
【法相辞典】
【顿普摄受】 p1249
上篇:诘诤论 | 下篇:微小罪 |
据法华经安乐行品载,成就四安乐行之人,能于梦中感见五种好相,即:(一)梦见佛为众生说法。(二)梦见自己为众生说法...
欲漏
应法妙服
法云等觉
千辐轮相
因明入正理论疏
萨他泥湿伐罗
昙摩密多
四一切种清净
三无漏学
报土
福慧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【大藏经】华严经·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《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》略释

佛号入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
圣严法师:多情须讲理

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

堕胎后的身心状态、补救与预防

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

静坐的利益与方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