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二卷二十页云:复次云何灭尽由摩钵底?谓已离无所有处欲,暂安住想作意为先,诸心心法灭。问:以何方便、入此等至?答:若诸圣者、已离无所有处欲,或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,或依灭尽相而入于定。依非想非非想处而入于定者:谓于此二,心深生厌;舍非想非非想处。进趣所缘、皆灭尽故;心便寂灭。依灭尽相而入定者:亦复如是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书名)宋释道潜撰。道潜性褊寡合。故其诗颇少含蓄,然落落不俗,亦因于此。其集世有二本,卷帙相同,而次序少异。...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正法经卷一载,谓众生若修习下列四种法,即为菩萨之善友。(一)求菩提,谓众生若有发心,乐求菩提...梵名 ārya-sthavira-nikāya,巴利名 Thera-Vāda。又称铜鍱部。音译作他鞞罗部、体毗履、他毗利与。乃部派佛教之...谓执著于法,或指执着之念及所执着之事物。又以为于五蕴假和合之身中有“实在之我”而执着之,称为着我。执著于事物...(人名)唐蕲州五祖山法演禅师,生于锦州之邓氏,嗣白云之端和尚。端嗣杨岐之会,会嗣慈明之圆,临济下之九世也。嗣...【非业果法】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:非业果法云何?谓虚空、非择灭。...(一)又作法身慧命。法指理体,慧指智用。以理体比喻为人之身体,智用比喻为人之寿命,故称为法身慧命,略称法命。 ...又称均善论、均圣论。治城沙门慧琳撰。为南北朝时引发佛教界有关“神灭不灭”论争之主要论文。作者慧琳乃刘宋高僧道...(一)具有精神作用之身体,即身与心。本事经卷五(大一七·六八六上):“由此定故,于有识身,及外一切所缘相中,(...一切烦恼,以无明为体,执著一切事理,其性不净,故名染污,又其体昏暗,不知四谛的真理,故名无知,台家叫做见思惑...【婆舍跋提】 或波罗尼密。大论云:秦言他化自在。此天夺他所化,而自娱乐,故言他化自在。亦名化应声天。别行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若据平等法门,非垢非净,则欣厌无地,折摄何施。但今生死凡夫,迷心逐境,备历轮回,头出头没,甘心忍受,曾无一念...2007年底,上海市政管理局,收到一封,寄自英国华恩厄斯金设计公司的来信。通知上海外白渡挢,使用年限100年己到。...一个人既已发心皈依三宝,就必须依照佛法修持。外道的炼丹运气等方法,应当予以摒弃;倘若还是按照外道的方法修习,...白居易(772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后迁下邽(guī,陕西渭南)。作为唐代伟大...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,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,更忽略责任之重要性。所谓发心容易持久难...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,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,不论是什么场合,生小孩、亲友死亡、结婚、丧礼等,都要请志公禅师...世有倡高调者,厌闻因果报应之事,及与勤劳修持之法,只以一切皆空,一切不著为护身符。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,一切...选择吃素,原因多种。有些人是为自己的健康,有些人是出于对动物的慈悲。目前,吃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属于少数行为...
灭尽三摩钵底
【法相辞典】
【灭尽三摩钵底】 p1215
上篇:灭相非是灭因 | 下篇:业障 |
亦名:贮绵褥戒缘起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作兜罗贮蓐,居士讥以杀生无有慈心。比丘举过,佛诃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