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四十七卷二十页云:又即如是菩萨发心、略由四相,应当了知。何等为四?一者、何相菩萨发心。二者、发心何所缘虑。三者、发心何状、何相、何自性起。四者、发心有何胜利。由此四相,应当了知菩萨发心。谓诸菩萨、胜解行住、已善积集一切善根;于菩萨行、已正超出。略说是相、菩萨发心。又诸菩萨、缘当来世无倒速疾一切菩提资粮圆满。一切菩萨利有情事圆满,无上正等菩提一切种一切佛法圆满,诸佛所作事业圆满。略说缘虑如是发心。又诸菩萨、无倒速疾发起、一切菩提资粮;随顺于诸有情、一切菩萨所作,随顺获得无上正等菩提,无师自然妙智,随顺遍一切种、诸佛所作事业,随顺广大愿心。又诸菩萨、发是心已;超过菩萨凡异生地,证入菩萨正性离生。生如来家,成佛真子。决定趣向正等菩提,决定绍继如来圣种。又正获得如实证净、极多欢喜。于他有情,远离多分忿害鬥诤。于一切种菩萨所作利众生事,于一切种菩提资粮圆满,于一切种无上菩提一切佛法,于一切种佛所作事,以净增上意乐、攀缘胜解趣入。于是诸法、速疾圆证。自观己身,能正随顺,如是解了,极多欢喜。又自观见妙善广大能引出离无染无等摄受饶益身心欢喜;于此无量炽然善法,皆悉成就。又自了知、我于无上正等菩提,今已邻近。于大菩提,我胜意乐,已得清净。我今已离一切怖畏。由是因缘,极多欢喜。由诸菩萨、已能发起善决定心;于五怖畏,皆悉除断。由善修习无我妙智,分别我想,尚不复转;况当得有分别我爱,或资生爱。由是因缘,无不活畏。由于他所、无所悕望,常自发起如是欲乐;我当饶益一切有情;非于有情、有所求觅。由是因缘,无恶名畏。由离我见,于我无有失坏想转;故无死畏。自知死后、于当来世,决定值遇诸佛菩萨。由此决定无恶趣畏。由意乐见一切世间、尚无有一与我齐等;何况殊胜。是故无有处众怯畏。菩萨如是远离一切五种怖畏,远离一切闻说甚深正法惊怖,远离一切高慢憍傲,远离一切他不饶益种种邪行所起瞋恚,远离一切世财贪喜。无染污故,无所憎背。有炽然故,无俗意乐,能圆满证一切善法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杂名)犹言东夏。震旦在印度之东方,故曰东震。...诸佛菩萨应现,都是为了向众生说法,利益众生。...日本佛教用语。谓于五日中,分八座讲说法华经八卷。即自初日之夕座始,至第五日之朝座终。依据法华经传记卷三唐慧明...【大势生】 p0240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五页云:云何菩萨大势生?谓诸菩萨禀性生时,所感寿量,形色,族姓,自在,富等...指无量寿经卷下之偈颂。又作东方偈。计五言一百二十句,凡三十颂。记述十方菩萨往诣安养界之事。包括菩萨之往觐、弥...(本生)法华经方便品曰:乃至童子戏,聚沙为佛塔,如是诸人等,皆已成佛道。阿育王传一曰:世尊与阿难在巷中,行见...梵名 ?aiva。印度教派系之一。与毗湿奴派、罗摩派同为现今印度最广受信仰之宗派。随着历史之演变,由于各自尊奉自己...【利益有情有五种相】 p0704 显扬八卷六页云:利益者:谓菩萨摩诃萨、于诸有情,作一切利益事,有五种相;应知...(物名)珍宝之风铃,又铃子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垂以宝铃,光色晃曜。...【七善士趣】 p0058 俱舍论二十四卷六页云:何故诸契经中,佛唯说有七善士趣?颂曰:立七善士趣,由上流无别。...(印相)十二合掌之一。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。大日经疏十三曰:以右手仰左手上,以左手覆在右手下,稍似坐禅人手相加...(嘉兴藏流通本)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长者给孤独,为子取妇,得豪贵长者家女,端正无双,憍豪慠慢,不以妇...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,穷理尽性之格言,菩萨成佛之弘轨也。轨不弘,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;性不尽,则物...
设我得佛,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寿终之后,常修梵行,至成佛道,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。 ...有一个人名叫钱琨,平日好吃懒做,游手好闲,因为不治生计,又无恒产,没有多久,便以壮年之躯而饿死了。钱琨死了之...
问: 持八关斋戒,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,又没有师父好发露忏悔,我该怎么办? 大安法师答: 你要注意了:如...印度的德兰修女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,曾有位官员专门质疑德兰修女的行为。官员问:你这么做,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...
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,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。在禅林中,锡杖有一定的功用与表法意义。 锡杖的得名是因为振...
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,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,都平等地存在着。这三个问题就是:生存问题...我们的心─了别外境主要是前六识,这当中前五识是明了,第六意识分别。比方说:我现在看到这个花,我非常欢喜,我心...
佛陀在讲道理之前,先讲出一个譬喻,譬喻容易了解。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,说明降伏妄想的方法。 我们看经文: 佛...
发心四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发心四相】 p1161
上篇:发心五相 | 下篇:发心堕决定 |
指般若波罗蜜之法门为三乘共学之教。又作共般若、三乘共教、共教大乘。乃“不共教”之对称。依天台宗之化法四教而论...
东震
应化利生
五日八讲
大势生
往觐偈
童子戏作佛事
湿婆派
利益有情有五种相
宝铃
七善士趣
毗钵啰哩曳萨多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玉耶女经
【大藏经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

即使没有往生,你所念的佛也没有空过
这里就是地狱

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
不爱一人,何以百万

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

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
第六意识的病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