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页云:趣入者:谓得净信增上力故;或有在家,远离恶行,受持学处。或趣非家,远离诸欲,受持学处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指善导之观经玄义分卷首所题五言十四行之归敬偈。又称归三宝偈。偈文前以“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”九字总显偈意,最初...(名数)性相门分别因果之相,因分六种,果分五种:一、异熟果,以恶业招来世三恶之苦果,以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。...子题:木叉生善相、行根、面首 戒本疏·释戒经序:“行根面首,此叹 木叉生善相 也。由戒能生成万 行 ,喻若于 根 ...(杂名)种种之事物也。敕修清规月令须知曰:岁终结呈诸色簿书。...子题:善戒经、七众戒、比丘必受菩萨大戒、具足且就小宗若望菩萨犹是方便 随机羯磨·诸戒受法篇:“萨婆多论云,凡...(杂语)末者,最后之一次。末上,犹云在最后也。传灯录十曰:僧问赵州从谂禅师云:和尚还入地狱否?师曰:老僧末上...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,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。...【支谦】 月氏国优婆塞也。汉末游洛,该览经籍,及诸伎艺。善诸国语,细长黑瘦,白眼黄睛。时人语曰:支郎眼中...因明用语。意即依言语而陈明己意。又作言显、言彰。为“意许”之对称。乃因明对论之中,立(立论)者为表明主张或敌...(佛名)十二光佛之一。无量寿经上曰:无量寿佛、号无量光佛、(中略)超日月光佛。楞严经五曰: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...【不妄语】 妄语为十恶业之一,又作故妄语、虚妄语、虚诳语、妄舌、虚伪等,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。不妄语与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
你尝试地思维一下,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,当我们一念灵知灵觉,你能下意识地想想,我是谁?怎么会在这儿?我以谁的角...当今社会里,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,否则就会变得浮躁、庸俗,甚至肆无忌惮,为所欲为。在一些地方一些人...
所言常有境界,当是未曾真实摄心,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。如真实摄心,则内无妄念,专注于一句佛号中,必能消除业障...
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,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人,平常身体就不大好,生病时更是心烦意燥。皈依三宝后,虽然...苦与乐,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,也不一定是因为身体的健康或不健康,例如有些人虽然很贫穷,或是身体不...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,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问题,下面我讲三点。 一、佛教徒个人内强素质,外树形象...
台湾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厂,老板的个性耿直、爽朗,日常接订单的原则是:不印漫画书,不印邪淫书,不印揭人隐私及名人...
佛说一大藏经,无非讲因果二字。详细分析起来,就无穷无尽。营事比丘,宁自啖身肉,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。我...
趣入
【法相辞典】
【趣入】 p1326
上篇:广大法味喜乐所持 | 下篇:趣向事 |
(术语)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,为儿童最初之科本,是名悉昙章。悉昙者,别指摩多(母韵)体文(子韵)之四十七言...
十四行偈
异熟等五果
行根面首
诸色
菩萨戒以七众戒为本
末上
到彼岸
支谦
言陈
无量光佛
不妄语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
【推荐】观照般若,你能观照得到吗
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

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

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
圣严法师: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
惟贤长老《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》
印刷厂老板不印邪淫书籍的善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