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唯识论四卷十八页云:颂言思量为性相者:双显此识自性行相。意以思量为自性故;即复用彼为性相故。由斯兼释所立别名。能审思量、名末那故。未转依位、恒审思量所执我相。已转依位、亦审思量无我相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为道教养生经典。服气法系道教养生术之一。南北朝时代之净土教高僧昙鸾,年少出家,研修四论(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论...【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】 民国二十年,当时的唯识学家梅光羲氏,撰有〈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〉一文,发表于海潮音月刊...梵名 Vaksu 或 Vavksu。又作博叉河、婆叉河、婆槎河、婆输河。乃阎浮提四大河之一。我国旧称妫水、乌浒河,发源于兴...(术语)新译之同类因,旧译云习因。新译之等流果,旧译曰习果。智度论谓之习因习果。习者习续之义。习续前念之善而...指佛菩提。又称无上菩提、佛果菩提。相对于声闻、缘觉之菩提而言。成唯识论卷一(大三一·一上):“由断碍解所知障...又作[贝*亲]金、嚫财、嚫钱。其义有三:(一)指信徒布施三宝之金、银、衣物等。(二)指禅宗之住持于法会时,于诸佛祖...为“普法”之对称。指有特定对象或内容之教法。华严宗以小乘与三乘之教为别法,而以华严一乘之教为一即一切、融洽无...(术语)四句分别中之第四句也。如就有无而分别四句,言非有亦非无也。...亦名:内宿护净 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明内宿者,五分,使净人于不净地洗菜未竟,明相出者,则无犯。四分中,有比...(Nāsik)位于印度西部之都市,面临德干高原之哥达维利河(梵 Godāvarī)。为印度教之圣地,相对于恒河岸之波罗...(物名)袈裟之异名。以袈裟之形相与敷物同也。十诵律七曰:六群比丘以纯黑羊毛作敷具。六物图曰:通名者总括经律,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
夫晚出家者,有十种罪过: 一者,健斗,世言竭斗,俗气成性,我心自在,意凌徒众,不受呵责。 二者,喜见他短,自谓...
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。这里贫是指无财,耗是家破。多逢,是说不善之人,处处遭遇的处境。忧愁生于内心,患难产生于...
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,是五祖传到六祖,因为禅宗之前的修学很杂乱,初祖、二祖、三祖、四祖、五祖都没什么太多章法...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,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而习于为然。或是错误自己还不知道。譬如自古人们以为,太阳绕...
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,有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,专程前来拜访佛陀。他给佛陀恭敬行完礼后,坐到一边说道:...佛所说的一切法门,都能了生死,证菩提,法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但是,由于时节因缘不同,众生根机各异。如同治病,心...
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,这种智慧来自什么?就是要我们至诚恳切的心,从清净心里面流现出来的。因为这个智慧是...农历七月十五,俗称鬼节,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。而这一日,在佛教里却称佛欢喜日。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...
意以思量为性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意以思量为性相】 p1210
上篇:意罚为大罪 | 下篇:灭想 |
(术语)进退无碍,谓之自在。又心离烦恼之系缚,通达无碍。谓之自在。法华经序品曰:尽诸有结,心得自在。唯识演秘...
昙鸾法师服气法
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
缚刍河
习因习果
大菩提
嚫金
别法
两非
护内宿
那西克
敷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
晚出家者,有十种罪过

算减则贫耗,多逢忧患

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
划水作记

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
昌臻法师《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