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:云何慢缓?谓不捷利,亦不明了;不自超举;无所能为。不能以身供侍有智同梵行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禅林用语。乃人人本具,不迷不悟之面目。又作本地风光、本分田地、自己本分、本分事。即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本...六种三宝之一。乃不定种性所修。依胜鬘经、法华经之说,谓一乘指根本一乘所有之三宝,佛、法、僧皆摄于此一乘三宝之...(譬喻)妄心之狂迷,譬之狂象,涅槃经三十一曰:心轻躁动转,难捉难调。驰骋奔逸,如大恶象。同二十五曰:譬如醉象...龙树菩萨虽为八宗之祖,但他极力提倡中观性空之学,此乃三论之空宗,所以三论宗又名龙树宗。...【第四天道】 p0967 此卽第四静虑也。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二页云:复次断乐、断苦、先喜忧没、不苦不乐、舍念清净、...为三种习气之一。有,指三有;支,为因之义。即三有之因的薰习气分,能成为招感三界异熟果法之业种。与“业种子”、...【无上梵行求】 p1073 瑜伽五卷七页云:无上梵行求者:谓求无漏界。又云:若诸沙门,或婆罗门,随梵行求者,一切皆...(公案)僧问云门:不是目前机,亦非目前事时如何?门曰:倒一说。见碧岩十五则,种电钞二本。...(界名)阿修罗之世界。三界义曰:若依十地经妙高山(须弥山)北,大海下,过二万一千由旬有罗睺阿修罗王宫,次下二...(术语)浑然而现一相,为无相之意。智度论二十七曰:一相所谓无相。...(术语)十二合掌之一。礼拜之时,合左右之掌,交叉十指,谓之归命合掌。即金刚合掌也。大日经疏十三曰:令十指头相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
原文: 某居士去年去世,彼先妄发大心,要在此世间度人。九年至山被光呵斥,似乎转念。故后,其子讣来,言睡三日,...我们打佛七,宗旨在了生脱死,了生脱死的方法在一心不乱。 我才出家,受三坛大戒的时候,那个小戒兄,跳跳跶跶的,...
永嘉玄觉禅师在《奢摩他颂》开头就说: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;无心恰恰用,常用恰恰无。 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...
大廉不嗛,这个廉就是廉洁了。我们这个文化里,标榜人伦的道德要非常廉洁,要求公务员,做官的一定要是清官,清官就...
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。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,而且从文献中看,唐代禅门吃茶之风极其普遍,甚...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,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,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,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,还可辅助...
一、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(公元712802年),四川绵竹县人。起初学道于成都唐公。 二、年二十四 荆州剃度 二...
《大乘起信论》说:修习正念真如的人,第一件事情--先破和合识,断相续心。 经典上讲到一个公案说:佛在世的时候,...
慢缓
【法相辞典】
【慢缓】 p1278
上篇:厌与离四句分别 | 下篇:语无扰动 |
【自性不善】 p0598 集论二卷九页云:何等自性不善?谓除染污意相应,及色无色界烦恼等,所余能发恶行烦恼随烦...
本来面目
一乘三宝
狂象
龙树宗
第四天道
有支习气
无上梵行求
云门倒一说
阿修罗界
一相无相
归命合掌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
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
忏云法师:打佛七的宗旨与方法

恰恰用心时,恰恰无心用

嘴里不谈钱,未必是真正的清高

禅堂中的茶道
用五色豆来补五脏

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