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四十三卷三页云:云何菩萨遂求静虑?谓此静虑、略有八种。一者、于诸毒药霜雹毒热鬼所魅等、种种灾患,能—息能—成咒术所依静虑。二者、于界互违所生众病,能除,静虑。三者、于诸饥馑大灾旱等现在前时,兴致甘雨;静虑。四者、于其种种人非人作水陆怖畏,能正拔济;静虑。五者、于乏饮食、堕在旷野、诸有情类,能施饮食;静虑。六者、于乏财位所化有情,能施种种财位;静虑。七者、于十方界放逸有情,能正谏诲;静虑。八者、于诸有情随所生起所应作事;能正造作;静虑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与我别见解,与我异行法也。如圣道净土二门相对。观经散善义曰: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。...1、华译为法,指佛所觉悟的真理和觉悟的方法。 2、菩提达摩的简称,印度人,梁武帝时泛海到达中国的广州,武帝...又作不虚作功德。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,佛八种功德庄严之一。谓阿弥陀佛之愿力真实而不虚作,能迅速满足观佛行者...【五无间业】 p0263 如业障中说。 二解 瑜伽九卷二页云:五无间业者:一、害母,二、害父,三、害阿罗汉,四、破僧...为“无始自然薰”之对称。又称始有薰。谓依修行外缘之力,显现本有之因果,以薰习而起净法。据释摩诃衍论卷五载,因...(杂语)从极乐之华中出多光,从其光中出多佛而说法,其说见无量寿经。...(术语)观无量寿经正宗分之说相。二尊为释迦弥陀。二教为要门与弘愿。此经之正宗分以释迦显说要门方便之定散诸善,...谓经过劫数,乃形容长远之时间。劫,梵语 kalpa 之音译,指宇宙在时间上之一成一毁,从成、住、坏至空继续不息,故...【初静虑有五支】 p0683 瑜伽十一卷八页云:于初静虑,具足五支。一、寻,二、伺,三、喜,四、乐,五、心一境...(界名)依阿弥陀佛本愿成就之国土,即极乐净土也。往生礼赞曰:而观彼弥陀极乐界,广大宽平众宝成。四十八愿庄严起...【尼卫】 此云里衣。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大势至法王子,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,恒河沙劫,有佛出世,名无量光;十二...凡人很容易生气,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?佛陀当然会生气,只是佛陀的生气,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。我们生气,是因为...
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,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,和徐蔚如居士,都一齐让在客厅里,说了一些寒暄话。因为伍道尹在南方时,...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,于是两人都出家修行。哥哥精进勤修种种法门、持戒清净,不久便证得阿罗汉;...
经文往生正因当中,这个「十念必生」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,摄受中下根机;这个「临终接引」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...
佛陀真正的智慧,叫作安住心性、历事炼心。就是说人生你追求它,当然是伤痕累累;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,因为它是一个...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切的善法,这善法里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。这个内在的宝藏要靠禅...
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,佛教徒不可以自杀,如果自杀,那是有罪的。(见四分律调部之二及律摄卷二) 此所谓自杀...
【复次观世音菩萨。若未来世。有善男子善女人。欲发广大慈心。救度一切众生者。欲修无上菩提者。欲出离三界者。是诸...
遂求静虑
【法相辞典】
【遂求静虑】 p1247
上篇:瑜伽了义之教 | 下篇:敬事 |
全一卷。唐代师利撰。略称瑜伽法镜经。今仅存敦煌本残简,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内容包括第一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...
别解别行
达摩
不虚作住持功德
五无间业
始有建立薰
华光出佛
二尊二教
历劫
初静虑有五支
愿土
尼卫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推荐】佛陀生气

修桥建庙的「大善人」为何会下地狱
兄弟二人俱出家缘

往生的最低标准--第18愿

追求它是伤痕累累;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
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

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