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八十六卷五页云:过患想者:复有二行。谓于诸行,思惟无常、及思惟苦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遂求静虑】 p1247 瑜伽四十三卷三页云:云何菩萨遂求静虑?谓此静虑、略有八种。一者、于诸毒药霜雹毒热鬼所魅等...黑,谓染污不净之恶业。即指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等五恶。与“五戒”相对。[往生论注卷下] p1164...戒学、定学、慧学。戒即禁戒,律藏之所诠,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;定即禅定,经藏之所诠,能使人们静虑澄...玄,指天台大师智顗说,章安所记之“法华经玄义”;疏,指同为智顗说,章安记之“法华经文句”。二书并称为玄疏,又...【十地经论】 印度瑜伽行学派的重要典籍,世亲论师著,凡十二卷,北魏菩提流支、勒那摩提等合译。《十地经论》是解...(地名)林名。俱尸那,译曰茅城。末罗为王之姓。见翻梵语九。Malla。...比丘所应受持之具足戒,可分为八类。即:四波罗夷、十三僧残、二不定、三十舍堕、九十单堕、四提舍尼、百众学、七灭...禅林用语。身,指色身、身体;心,指心灵、精神。即肉体与精神为一体不二者,乃一体之两面,身即心之身,心即身之心...【大乘二种种姓】 p0244 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:何谓大乘二种种姓?一、本性住种姓。谓无始来,依附本识;法尔所得无...民国佛教学者。又名涵之。皈依印光大师,修持净业,常于上海各地讲解净土诸经。著有初机净业指南,及阿弥陀经、心经...(仪式)给孤独长者以阎浮檀金造佛像,设大斋,谓之佛陀大会。一切有部目得迦五曰:给孤独长者言:世尊!我欲为作赡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
有人问:有情的相貌、寿命、受用等千差万别,岂能无差别? 答:譬如,水有咸、淡、香、臭等差别,但又同是湿性,所...
有人问赵州:云何是大道?州云:平常心是道。又问:我不是问这个道,我问的是大道。州云:大道通长安。问话的这位,...问: 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。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益和妙用。 方海权答: 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。是在内心修。 供...
夫百千法门,同归方寸。河沙功德,总出心源。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,离此心外,无片事可得。故曰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...
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自然人恒敬之。在你想要得到别人尊重之前,不如先问问你自已是否先去主动尊重别人。 希望获...
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,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的。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,快节奏的生活方式,让心中充满浮躁。...很久以前,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。但是,由于他的人品很高,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,想跟他学些生活方...
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,修这种种逆境,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。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?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...
过患想
【法相辞典】
【过患想】 p1222
上篇:过去界 | 下篇:想颠倒 |
(术语)佛教外之典籍。外道之典籍。世间之典籍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未曾念外道典籍。止观辅行四之三曰:大论云:习外...
遂求静虑
五黑
三学
玄疏
十地经论
俱尸那末罗王林
僧戒八段
身心一如
大乘二种种姓
黄智海
佛陀大会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
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

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,故能当下悟道
「修持法」和「供养法」的利益和妙用

今人修行,为何念佛者多,往生者少

想要获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

东林佛号的意义
凡事要尽力而为,也要量力而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