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九十七卷十页云:又由一切漏永尽故;获得究竟明触生受俱行解脱。即此解脱、一切乐中,为最第一无罪性故;是故说彼即用解脱以为坚固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非缘起法】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九页云:非缘起法云何?谓无为法。...【识遍处】 p1433 集异门论二十卷十页云:问:识遍处定、加行云何?修观行者、由何方便,而能证入识遍处定?答:初...【三种诸行流转差别】 p0213 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页云:复有三种诸行流转差别。一者、萨迦耶。是诸有情染着安足处所义...(杂语)谓众生不请求,而菩萨以大悲为我之友与我利益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。胜鬘经曰:普...(人名)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弟子也。传灯录五曰:婺州玄策禅师者,婺州金华人也。出家游方,师曹溪六祖。后却金华,大...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,亦即净妙的佛土。...谓根性愚昧迟钝。据法华经譬喻品载,诽谤法华经者将获诸罪,其中,若生为人则诸根闇钝,盲聋背伛;有所言说,无人信...(术语)因明三支作法之一。在因之次而助因使宗成立者。以既知之事实为喻。作推定未知事实之用。...【定异】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。定者决定,异者不同,善因生善果,恶因生恶果,决定不同而不杂乱。如瓜种不生豆...指三三昧、四禅定、四无量心、四无色定、八背舍、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一切处等八种法,合为五十。其中,四禅、四无...(术语)戒之相状差别也。即五戒乃至二百五十戒。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
莲池大师(一五三五-一六一五)是明末中兴念佛法门的巨匠,因一生化业非凡,与紫柏真可、憨山德清、蕅益智旭等三位...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,但聪明人总是不敢侥幸。台湾妙莲老和尚一向劝人持戒念佛,念佛持戒,万人万修去才有保证。就...
法庭里座无虚席,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。犯罪嫌疑人是一个30多岁的民工,绑架了一个六岁的男孩儿。让人欣慰的是,...
这个信、愿、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,一个人能够往生净土,其实是有三种资粮:第一个是信,你对阿弥陀佛的加持力要有...
有一次,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,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。 频婆娑罗...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,描述一位年轻人,在赴京考试的途中,遇一老人正在煮小米饭,老人见年轻人旅途疲倦,因...
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,仿佛一切都在变,但无论时空如何变化,赏善罚恶的因果规律总是亘古不变。下面我讲几件发生在我...人生世间,父母,寿命,相貌,学问,夫妻,儿女,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。若有大功德,则会过于前生所培。若有大...
解脱为坚固
【法相辞典】
【解脱为坚固】 p1236
上篇:解肢节 | 下篇:解脱心与不解脱心 |
乃对人之敬称。或单称仁。大日经疏卷四(大三九·六二二下):“梵音尔尔,名为仁者。”景德传灯录卷一婆须蜜章(大...
非缘起法
识遍处
三种诸行流转差别
不请之友
玄策
清净业处
闇钝
喻
定异
八种法
戒相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
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
【推荐】九种「作观」戒淫法

老人的三个躬

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

阿含经故事:谁受苦乐
圣严法师《话梦人生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