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三卷十五页云:问云何习近无罪无染所有存养以自存活?答:若受饮食,为除饥渴,为摄梵行,为断故受,为令新受当不更生,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;如是习近无罪无染所有存养,而自存活。如彼广说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具足多闻】 p0825 瑜伽二十五卷一页云:云何名为具足多闻?谓若有法,宣说开示,初中后善;文义巧妙,独一圆...【四善根以十七门分别】 p0466 大毗婆沙论七卷一页云:问:暖、有何意趣?答:先所修集一切善根,(谓从布施,乃至...【蒲阇尼】 四分律云:有五种蒲阇尼。此云正食,谓饭干饭鱼肉也。僧祇云:时食,谓时得食,非时不得食。多论云...【段物及食四句分别】 p0857 瑜伽六十五卷五页云:问:若有段物、亦是食耶?设是食者;亦段物耶?答:如其所应...(杂名)佛之异名。与鹅王同。以佛三十二相中,手足一一指间。如雁如鹅,有缦网交络也。智度论四曰:五者手足指缦网...【心心所法应有四分】 p0357 成唯识论二卷十七页云:又心心所,若细分别;应有四分。三分如前。复有第四证自证分。...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之菩萨。有三种不退、四种不退之别,其位次则依诸宗而异。(参阅“不退”984) p985...(术语)发无相妙慧之三昧也,此智慧为文殊所具,故名文殊三昧。大疏五曰:悉是文殊三昧,故经云侍卫无胜智也。...梵语 naraka。音译那落、那落迦、那罗柯、奈落。译作苦器、苦具。即指地狱(梵 niraya)。含有闇冥、非行、不可乐之...又名四佛土,即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、常寂光土。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...亦名:平钵受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居士请僧。六群溢钵受食,捐弃羹饭。居士讥言,无惭无厌,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。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。尔时三十三天...问: 金刚经所说的,无我是什么?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系? 大安法师答: 无我相或者无我见,我的解释是主宰意、是常...聪明女人有三气,即骨气、灵气和大气。 骨气就是不因压力而弯腰,不因诱惑而迷茫,不因清贫而颓废,不因困难而消极...
识是心识,智是智慧。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,佛的智慧是无分别的。凡夫与圣人的分界,就在有分别与无分别。有分别妄...
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苦的本质,所以出离心很重要。用功办道的自利行为是非常必要的,但自利不是我们的目的,...
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。普贤十大行愿,约因来说,就是正因佛性(即上求佛道、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);...
我们大家都在学佛,究竟学佛为什么?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,不加重视,有的甚至是错误的。一般人学佛的目的,常见...最近好几个居士都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:皈依之前,生意也还顺手,身体也还可以,为什么皈依之后,生意也下滑了,身体...问: 请师父开示,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? 净界法师答: 当然,心是无形无相的,没办法送。它意思是说,我们...
习近无罪无染所有存养以自存活
【法相辞典】
【习近无罪无染所有存养以自存活】 p1026
上篇:习气依处 | 下篇:贯穿法空性 |
全一卷。弥勒三部经之一,六部经之一。略称弥勒成佛经。姚秦鸠摩罗什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本经在弥勒经中具有最...
具足多闻
四善根以十七门分别
蒲阇尼
段物及食四句分别
雁王
心心所法应有四分
不退菩萨
文殊三昧
捺落迦
四土
溢钵受食戒缘起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「无我」与「我慢」是什么关系
聪明女人有「三气」

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

净土法门不需要标新立异

普贤菩萨十大行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