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阿赖耶识第七证也。瑜伽五十一卷三页云:何故若无阿赖耶识;处无心定,不应道理?谓入无想定,或灭尽定,应如舍命,识离于身;非不离身,如世尊说当于尔时识不离身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杂语)中等之品类。如净土教有中品往生,密教有中品悉地等。...无明结者,谓三界无智无明结所系故,于苦法集法不能解了,不解了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,由此能招未来世苦,与苦相应。...(术语)丛林之规则。敕修清规,禅苑清规等,皆书丛林之规则者。...(堂塔)Śarīra-stūpa,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。金刚童子轨曰: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,余所不应念诵,作法不成...梵语 anukrama。顺序之意。为百法之一,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。即一切有为法非同时俱转,而有前后顺序者,称为次第...1、与善根同义。德者善也,本者根也,众善万德之根本,叫做德本。无量寿经说:消除诸漏,植众德本。 2、指阿弥...乃诸佛所现之权化垂迹身。又作权迹。谓诸佛久远劫前已成佛,为度化众生而假迹示现,例如八相成道之释迦如来。“权”...(术语)又作体毗履,他毗利。上座部之梵名。慧琳音义七十三曰:他鞞罗,唐云上座部,或云尊宿也。梵Sthavira。...子题:性重戒、息世讥嫌戒、菩萨二种戒、世教戒、正法戒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涅槃第十一卷下文云,菩萨持息世讥...【烟寂静】 p0949 瑜伽十七卷十页云:由已证得阿罗汉果,心善解脱;便于自身、自身众具、缠及随眠,皆悉永断。...梵名 Kaundinya,巴利名 Kondaa。佛陀于鹿苑初转法轮时所度五比丘之一,乃佛陀最初之弟子。又称阿若憍陈如、阿若拘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问: 舍利子是什么? 玄若法师答: 舍利是修行者舍报之后,遗体火化,而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。最早出现的...
三班相续,佛声不断。病人力能念,则随之小声念;不能念,则摄耳谛听,心无二念,自可与佛相应矣。念佛声不可太高,...
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,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,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,在佛门中流传甚...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:是带着贪心在吃?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。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,为了我们的色身...
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,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,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,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。 棉花是磨不出刀...
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:第一个叫做缘修(缘就是因缘),第二个是见道位以后叫真修(真实的真)。 我们...
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。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,死后又去到哪里,在世上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。所以说...
问: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? 悟光法师: 欲改变别人,先改变自己。你刚好用佛法领导大家,刚好用爱心来领导大家...
处无心定证
【法相辞典】
【处无心定证】 p1020
上篇:寂静安住心 | 下篇:习气依处 |
(758~827)为日本三论宗僧。又称石渊僧正。大和(奈良县)人。空海之师。早年学于大安寺,后任东大寺别当、大僧都...
中品
无明结者
丛规
舍利塔
次第
德本
权迹
他鞞罗
遮性等持
烟寂静
憍陈如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舍利子是什么

助念时应三班相续佛声不断

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
吃饭也是修行

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

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

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