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扬十四卷十五页云:又如世尊说:诸无常者,皆悉是苦。有何意耶?颂曰:诸无常皆苦。众苦所杂故,迷法性愚夫,得为害不觉。论曰:由麁重若所杂无常,此无常性、是行苦,故苦;及由变坏苦所依止故苦。是故道谛非苦。以非苦相所杂无常义故。于此法性迷惑愚夫,不能了达常无常义,又为已得现前无常之所恼害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一切烦恼,由其生起之相上说,分为二惑。 一、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,非理筹度,起诸邪见。如外道之计断计常,乃...(名数)谓综括华严经所诠之义理,有五周之因果也。一所信因果,二差别因果。三平等因果,四成行因果,五证入因果。...(术语)五盖之一。贪欲之烦恼,盖覆有情之心识而不使善法发生者。...(术语)诸差别之形相事物也。维摩经弟子品曰:法常寂然,灭诸相故。...(杂语)枝末之流派。法流之末。...(植物)Akṣoṭa,又作播啰史。胡桃也。...(术语)Tathāgata,又作怛闼阿竭,多陀阿伽陀,多陀阿伽驮,怛他檗多,怛他檗多夜,多陀竭,怛萨阿竭。译曰如来,...亦名:摩触戒犯缘 子题:有染心、染心 行事钞·尼众别行篇:“摩触戒。六缘成犯:一、是人男子。二、作人男子想。三...(名数)一,传教灌顶,对于如法积行之人,传受秘法,使绍阿阇梨职位之灌顶也。又称传法灌顶,受职灌顶。二,结缘灌...(界名)六界之一。谓无边之虚空也。...又作十门唯识。乃唯识之十种层次。华严宗对一切诸法认为皆由一心所现,故说万法唯识。其义有十种不同,即:(一)相见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,已受菩萨所受净戒,应自数数专谛思惟:此是菩萨正所应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我们要想对治烦恼,以我个人的体会,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过去忘掉,千万莫回忆过去。我们现在出家受了大戒,在清净道场...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,往往禅境颇高,超凡入圣,成为不朽之作。 唐代有位梵天和尚,他写的白话诗,道尽世间众生...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诚恳切,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。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开示中,也是特别强调这四个字。最后临往...问: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包含了哪些信息?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力?至心念佛时,是否还要再想着我要求生...俗话说酒能乱性,酒后无德,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脑,让人无法控制自己,做出种种失常的行为。醉酒其实是酒精中毒,重度...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,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,不知佛法是向内求。 一位老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。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。...问: 师父家人剩下的荤菜,怕浪费而吃掉,这样算犯戒么? 慧广法师答: 佛教有一本经叫《不食肉经》,全名《一切智...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,我们在朝访游历名川古寺时,一定会觉得那些飞檐翘角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筑,规模不一各有特色...
无常皆苦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常皆苦】 p1065
上篇:无所有想 | 下篇:无染供养 |
(名数)菩萨于十地断十障,而证十真如: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,证适行真行,异生性障者,此地入心中断之所,即见道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