雑集论四卷五页云:通达离欲者:谓由见道离欲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现观位】 p0951 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页云:于无学地,如实解了我已遍知、我已永断、我已作证、我已修习;名现观位。...【意根坏】 p1207 瑜伽五十四卷二十一页云:问:由几因缘、意根坏耶?答:由四因缘。一、由盖所作。谓于五盖中、随...佛菩萨随著众生的种类而现形垂教。...【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】 p0312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二页云:如契经说:有六内处,契经复说有六触处。问:此二六处、...即四种防非止恶之律仪。有数种说法:(一)指比丘之杀、盗、淫、妄等四波罗夷戒。(参阅“波罗夷”3442) (二)据大乘...(术语)梵语部多bhūta之译。(一)法自未来生相位流至现在位之一刹那也。与现在同义。(二)对于求生而言。即本有...子题:不着袈裟食者得罪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五百问云,无中衣时,得着大衣上讲礼拜。小衣不近身净洁者,无七条...(天名)梵天之女也,白肉色而持开莲,为胎藏界外金刚院之列众。见胎曼大钞七。...(一)菩萨之异称。又作大士。菩萨远离迷执邪见,正见法理,乃圆满自利利他之行者,故称上士。释氏要览卷上(大五四·...明代书画家。据明画录载,原姓朱,名昶,字仲昭,号玉峰。成祖永乐十三年(1415)登进士,后改姓夏,号自在居士。正...【苦类智忍】 八忍之一。即观三界之四谛,所发十六心之一。缘观色界、无色界之苦谛,得苦类智之前位时,所起之无间...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p)如...普门品(日诵式版本)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行的一度,它是菩萨必须修行的,不可缺少的。若不修忍辱行就不...
问:《普门品》中云:若有众生,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。何为其然也?周安士《欲海回狂》 《观世...
大陆有座龙山寺,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,听说清朝时代有一时期,寺内的香火鼎盛。为何有此盛况呢?因为寺内有一位以至...
假如说,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,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、言语和行为,做了亏心事,造成了不好的后果,那么这...
布施有甚深的功德,是助成成佛之胜缘;布施的功德随着布施者的发心和对境有种种差异,这就需要去审定考量比较布施的...
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,有一次,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,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。那时正是盛夏,暑热难当...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。看见僧人们全在看佛经,只有休静禅师无所事事。 皇帝问:禅师为什么不看经呢?...
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,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,俗姓叶,名玉有,浙江丽水富岭人。师出生第二周,其生父在报喜途中不...
通达离欲
【法相辞典】
【通达离欲】 p1025
上篇:宿住随念智加行 | 下篇:假合事 |
(杂语)八万四千之法藏也,举大数而言,故曰八万。...
现观位
意根坏
随类
六内处与六触处分别
四戒
已生
三衣互着
梵天女
上士
夏昶
苦类智忍
【大藏经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浅谈忍辱

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

一念诚心的出发

如何才能活得坦荡

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

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
禅师不读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