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四页云:问:何故眼耳鼻各有二处,而舌身唯有一耶?答:诸色根处、为庄严身。若有二舌;是鄙陋事。世便嗤笑:云何此人而有二舌。如似毒蛇。若有二身;亦是鄙陋。世所嗤笑:云何一人而有二身;如两指幷。问:眼耳鼻处,何故唯二,不增不减?胁尊者言:一切生疑,故不应责。谓若增减;亦复生疑。云何此三、各唯尔所。然各二处、不违法性。有说:根处、为庄严身。若减,若增,身便丑陋。有说:色根为生净识。若当三识,依二处生,则明不乱。增、便识乱。减、则不明。有说:色根为取自境。各唯有二,取境事足。减、则不明;增、便无用。问:何故二眼、二耳、二鼻、合立一界一处一根?答:作用一故。谓虽有二处;而共发一识,共取一境。如身众分,处所虽多;作用同故;但立一界一处一根。此亦如是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名数)圆教之六即位也。天台观经疏曰:佛是觉义,有六种即。...即随顺增长之意。烦恼于其所缘之境(即对境)中或于相应法(即心、心所法)中,皆互相顺和、影响,并更增长其相互之...(饮食)正食前后之小食也。小食点空心之义。畷耕录曰:今以早饭前及饭后,午前午后晡时食为点心。唐史郑修为江淮留...【无颠倒转变】 p1075 辩中边论下卷七页云:已说无散乱转变;无颠倒转变、云何应知?颂曰:智见于文义,作意及不动...(杂语)涅槃经疏十一曰:和阇梨翻修治心。按此释非也。和阇梨为和尚阿阇梨之略名。...指观世音菩萨为应各类众生之根机,而示现三十三种相。(参阅“三十二应”511、“三十三身”513) p861...五百位外道之高德。有关五百仙人之传说,依大智度论卷十七所载:(一)憍赏弥国优填王由色染之故,曾断五百仙人之手足...(故事)增一阿含经三曰:以神足力能自隐翳,所谓槃特比丘是。能化形体作若干变,所谓周梨槃特是。法句譬喻经二曰:...(地名)给孤独长者买得祇陀太子之园林施与僧众,故名给孤独园。...【陈那】 印度佛教因明论的集大成者,公元五、六世纪时人。据说为南印度香至国人,婆罗门种姓。初习外道教旨,又入...长爪,梵名 Dīrgha-nakha,巴利名 Dīgha-nakha。佛弟子之一,舍利弗之舅。以其指甲特长,故称长爪梵志。为王舍城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,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。九月本斋一时毕竟,从神室出,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优婆塞戒经...
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,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。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、地震呀、冰雹呀,我们都要把它看...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。如《易经》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说。佛教传入后,业的思想与此因果报应观念结合...
1、心中有大爱的人,才会有真爱,大爱无边。 2、爱是给予,而不是索取。 3、给他人以微笑,自己开心,他人也欢喜。...
本文是我同事亲口所讲,全是他当年在安哥拉时的真实经历,我觉得这事有很大的警示和借鉴作用,所以将故事写出。 同...
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,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,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:对口引磬,合掌木鱼,照面铛子,平胸铪子,...
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,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,所谓:百行孝为先。 但现今社会,儿女长大后,有能力的都离家自...
名字,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。作为一个人的标志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、寓意好的名字,不仅要好听,还要印象深...不能控制自己情绪,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。情商不高的人一旦情绪不佳,就会伤及无辜。 一个脾气暴躁的旅行家拜访一位...
眼耳鼻各有二处
【法相辞典】
【眼耳鼻各有二处】 p1001
上篇:眼等触所生思 | 下篇:净障 |
(一)佛教举行法事前,维那打椎,使僧众安静,故称打静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四(大四○·四一四上):“打椎止为...
六种即
随增
点心
无颠倒转变
和阇梨
大悲普现
五百仙人
槃特神变
给孤独园
陈那
长爪梵志
【大藏经】佛说罪福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
「厌离」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
三世因果的道理

心中有大爱,才会有真爱

杀食巨蟒灵龟引发怪事连连

【图】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

报父母养育恩德,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