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【具神通者】 p0825 瑜伽六十九卷十二页云:复次诸具神通修观行者,若遇其时;便能示现;或复安住;或行他利;...又作根境。乃五根与五尘,或六根与六尘之并称。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,称为根,乃认识对象之器官;根之所取者,称为尘...【不离我所】 p0325 杂集论一卷十六页云:不离我所者:谓我在色中,乃至我在识中。所以者何?彼计实我处在蕴中,遍...凡二卷。全称大兴心宗佛德广通国师虎穴录。又作悟溪和尚语录、悟溪录。日本临济宗僧悟溪宗顿(1416~1500)撰,宗柱...梵语 kapāla。指已烧土器之总称。即由粘土制成固定之形状后再加以烧焙者。瓦,除用于屋顶之外,还可制成有图纹浮雕...复有四种差别,谓相差别、分别差别、依止差别、相续差别。相差别者,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差别如色受等。分别差别者,谓...(明王)以剑有黑龙围绕之像为本尊者。是为不动明王之三昧耶形,故标其本体,而称为不动明王。俱利伽罗王经曰:俱利...行者若修禅时,脱有患生,应当善知因起。前述四大五藏二种病,通因内外发动。 一、因外发动 若外伤寒冷风热,...【愧】 p1247 显扬一卷五页云:愧者:谓依世增上,羞耻过恶为体。断无愧障为业。如前乃至增长愧为业。如经说:愧于...指三问题或三语。(一)楞严三关:谓宋代天台名德慈云遵式所问有关楞严经之三问题。慈云法师遵式居天竺寺(寺在浙江杭...何等相属无记?谓怀非秽非净心者,所有由名句文身所摄受心心所法。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在佛学中,本没有什么宗派,因为末法时期,众生根器薄弱,智慧不及从前。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。佛说:末法时期...
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,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,能念的我是阿弥陀佛,所念的佛也是阿弥陀佛。能所就是一...他读的科系,想要在毕业后进入行,要经过学科与术科检定考试。学科有一定的认定标准,术者就要看主考官的自由心证了...
八字文殊菩萨,其形像系顶有八髻,前五髻,顶上一髻,顶后两髻,一一髻上皆为佛身;身呈金色,放光明,乘狮子王,右...
我们修净土宗的,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,当做阿伽陀药的话,这就是无上的密。这一句阿弥陀佛,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...制怒 有一个煤矿老板,年产值过亿,聪明能干,精力旺盛,事业正是最旺盛的时候,当年投资一个小水电站,征地时,别...
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,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。知苦识苦,欲摆脱苦难,发奋图强,天将大任于斯人也;一个民族处于苦难之...庄子有一天做梦,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。所以醒过来之后,他就迷惑了。是我庄周梦蝴蝶呢,还是蝴蝶梦庄周,到底那个更...
陈那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陈那】印度佛教因明论的集大成者,公元五、六世纪时人。据说为南印度香至国人,婆罗门种姓。初习外道教旨,又入小乘犊子部;后来师事世亲论师,研究大小乘佛教;曾自一阿阇梨处受明咒,辩才无碍,折服诸多外道,因与尼夜耶学派辩论而著称于世,于那烂陀寺宣讲《俱舍论》,及唯识、因明学说。曾撰述《集量》。未久,历游南印度降伏外道诸论师,复兴已荒废的道场,常行十二头陀行,示寂于乌荼国森林中的洞窟内。有关陈那生平,另一说以其为南印度案达罗国人,受国王供养,证阿罗汉果,依文殊菩萨之启示遂起兼济之志。师讲说因明论,宣扬《瑜伽师地论》。 陈那于唯识论方面,主张就心、心所立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三分,故称为三分家;昔来与安慧的一分、难陀的二分、护法做四分说并称,所谓‘安难陈护、一二三四。’陈那更于因明学方面留有不朽的功绩,集因明说之大成,始创‘新因明’,由九句因,始确立因之三相,改五支作法为三支作法,变古因明的归纳为演绎,造成印度论理学(因明学)划时代的新里程,被称为中世纪正理学之父,或新因明之祖。关于师之因明学著作甚多,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四列有八论,汉译藏经中现存有九部九卷:真谛译《解卷论》与义净译的《掌中论》同本;及《无相思尘论》(与玄奘译《观所缘缘论》同本)、义净译《取因假设论》及《观总相论颂》、施护等译《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》、玄奘译《因明正理门论》。继承陈那因明学说的,为商揭罗主;继承他唯识法系的是护法。
上篇:奢摩他 | 下篇:勒那摩提 |
【无力无精进见】 p1076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十一页云:有诸外道、现见世间为求富贵,广施功力,而不能得;有不...
具神通者
根尘
不离我所
虎穴录
瓦
四种差别
俱利伽罗不动明王
病之因起
愧
三关
相属无记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李炳南居士:忆佛念佛

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
记恨就是折磨自己

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

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
制怒、心静如水、养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