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三十一卷十二页云:云何遍知诸障自性?谓能遍知障有四种。一、怯弱障。二、盖覆障。三、寻思障。四、自举障。怯弱障者:谓于出离、及于远离、勤修行时,所有染污思慕不乐希望忧恼。盖覆障者:谓贪欲等五盖。寻思障者:谓欲寻思等染污寻思。自举障者:谓于少分下劣智见安隐住中,而自高举。谓我能得。余则不尔。乃至广说。如前应知。是名遍知诸障自性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人名)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,姑苏嘉兴人,姓张氏,嗣雪峰。南汉主晟归依之,赐匡真禅师之号。乾和七年己酉岁示寂。...【身界】 p0675 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:身界云何?谓身、于触,已正当触;及彼同分。...【句差别决择】 p0529 杂集论十六卷六页云:句差别决择者:谓以二三四句等,差别引发门,演说无边法义差别故。...天台宗判涅槃经说相之语。所谓追说,废止先前法华之会座,再取四教之说;所谓追泯,于法华会座之后,即谈佛性常住之...密教为息止暴风恶雨所修之法。又作止风雨法。其法有多种,依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载,取棘针和白芥子,烧咒一百零八...(地名)迦叶入定之鸡足山也。因而复以名迦叶。兴禅护国论序曰:鹫峰回面,鸡岭笑颜。...(杂语)一渡也,一通也。止观七上曰:一往然,二往不然。法华论记二曰:一往三藏名为小乘,再往三教名为小乘。文句...(一)七处善之略称。(参阅“七处善”106) (二)佛所说大小乘经典具有七善。此大小乘经论之解略异。(一)据成实论三善...缘觉乘行人所观察的十种项目,即蕴善巧(五蕴)、处善巧(十二处)、界善巧(十八界)、缘起善巧(十二因缘)、处非...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中之第五会。系以阿閦、宝生、无量寿、不空成就四佛之四智摄收一切诸尊之曼陀罗。此第五会在...【识住差别】 p1434 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:云何住差别?谓四识住。如经言:有四依取、以为所缘,令识安住。谓识随色...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地藏十轮经...
大家要注意,不能看到《观经》中的下三品往生说,反正造了恶业,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,那我就放心了,我就可以...
因智慧能断疑故。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分数,记忆力很强,这个反应很快等等,这都是世智辩聪,只是...首座和尚、班首师父、各位执事、各位护法居士: 你们大家今天辛苦了!过去人讲:念佛就成佛!你们将来都要成佛的。...
《金刚经》上须菩提问世尊:善男子,善女人,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应云何住,云何降伏其心?佛说:应如是住,如...
大迦叶尊者勤修苦行,常乐闲居寂静,诸根淳熟,降伏诸欲,有大慈悲心;其少欲寂静的尊贵德行,往来大众皆悉知晓,广...
勿言一念轻微,勿谓虚愿无益;心真则事实,愿广则行深。虚空非大,心王为大;金刚非坚,愿力最坚。讲得太好了,心力...
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,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。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棵老树成了死亡的禁区,因为森林里有个谣言传...
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,都讲求效果。像我们做生意讲,挣钱了,效果好;赔钱了,效果坏。当你做一件事情,收不到效果...
遍知诸障自性
【法相辞典】
【遍知诸障自性】 p1125
上篇:遍计所执相 | 下篇:遍满所缘境事 |
梵名 Hārītī。音译作诃利底、迦利帝、诃利帝母。为青色、青衣之意。意译为爱子母、天母、功德天等。以其为五百鬼...
云门
身界
句差别决择
追说追泯
止雨法
鸡岭
一往
七善
十善巧
四印会
识住差别
【大藏经】信心铭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
【推荐】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

智慧与禅定者易生净土
本焕老和尚:要成佛就要结众生缘

一切修法都是修心

常行少欲的大迦叶尊者

勿言一念轻微,勿谓虚愿无益

怪兽的传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