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十页云:问:等持、等至、有何差别?答:有说:等持、一物为体。等至、五蕴为体。有说:等持、一剎那。等至、相续。有说:诸等持、即等至;有等至、非等持。谓无想等至、灭尽等至。有说:亦有等持非等至。谓不定心相应等持。由此应作四句。有等至,非等持。谓二无心定。有等持,非等至。谓不定心相应等持。有等至、亦等持。谓一切有心定。有非等至、亦非等持。谓除前相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众生所得的身体果报,可分为总别二种,其引生果报的主要成分为引果,引生果报的局部成分为满果,例如第八识的总报是...(杂语)喻人欲也。梁简文帝文:慧雨微垂,即灭身火。...亦名:摇身戒开缘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不犯者,或病,或为人打,戾身避杖,或恶兽触,或逢担刺戾身避,或度坑摇...于禅林中,禅师为门弟大众等开示宗要,称为示众。又作垂语、垂示。六祖坛经定慧品(大四八·三五二下):“师示众云...三藏法数云十行者:谓由前十住,进修功满,已成佛子,自得己利,而利他之行未成,是故广行饶益,随顺众生,令其欢喜...【五相心得解脱】 p0280 瑜伽九十六卷十一页云:复次若诸苾刍、专乐寂静,勤修止观;略由五相,当知其心,名得解脱...(术语)言真理在言语道断中之义。又为当然不要道理言论之义。释家多用此语。本据未详。六要钞六曰:大涅槃界第一义...原为日本修验者负笈时,垫于肩上之布片。后为巡礼者所穿着之衣。为一种无袖而如羽织(日本人穿著于和服上之外衣)之...【阿那含】 此云不来。金刚疏云:是人欲界中死,生色无色界,于彼漏尽,不复来生。大论名阿那伽弥。阿那名不,...Dachengjing 大乘佛学经典的总称。又称大乘修多罗、菩萨契经、方等经、方广经或大方等经等。相对于小乘经而言。...亦名:观食法 子题:长寿法 行事钞·讣请设则篇:“观食法。(一、审问作净)四分,上座应前问言,果菜净不?若言未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,放大光明,普照一切无边世界,无量方所妙饰间...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...
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,千里来书为栋墙,让他三分又何妨,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,他千里来书了,就...问: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,有专修与杂修,何谓专修?何谓杂修? 衍慈法师答: 佛法无边,菩提之道,无非是要令众生觉...
迦留陀夷,此云黑光,其形粗黑故。《弥陀略解圆中钞》 这是介绍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夷,他是佛的弟子当中是为佛使者...明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?下面提出五个重要理由。周安士居士是阐释得非常得正义,非常深刻。 第一、对...
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,对比丘们开示:很久以前,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主释提桓因带着许多天子和天...从前,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,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。 有一天,当这位修行人出门的时候,忽然发...
这句名号总持一切法,叫万德洪名。念它的时候,我们真诚的心念出来,心和音声要相依。这是我们不断要说的。我们每天...
如果情执未断,嘴里念佛,念念还是堕娑婆。但如至诚恳切,万缘放下,那么一念之间,便能到西方 会信仰佛教或出家,...
等持等至差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等持等至差别】 p1122
上篇:等住 | 下篇:遍计所执相 |
(故事)般特比丘之故事也。...
引果
身火
摇身白衣舍戒开缘
示众
十行位
五相心得解脱
理在绝言
笈折
阿那含
大乘经(Mahayana sutra)
受请观食法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【大藏经】解深密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(往生咒)

三界无安是火宅
何谓专修?何谓杂修?

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
大安法师:明了因果和轮回的真理就能改命

出离四流便得四乐
还是在于你的心

极乐莲华的状态,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