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异门论三卷十页云:无恚寻云何?答:于诸恚寻,思惟过患:谓此恚寻,是不善法。诸下贱者,信解受持。一切如来,及诸弟子,贤贵善士,共所呵厌。能为自害,能为他害,能为俱害。能灭智能,能碍彼品,能障涅槃。受持此法,不生通慧,不引菩提,不证涅槃。如是思惟诸恚寻过患时,诸心寻求,遍寻求,近寻求,心显了,极显了,现前显了,推度构画,思惟分别,名无恚寻。复次为断恚寻;于无恚寻,思惟功德。谓无恚寻,是胜善法。是尊胜者,信解受持。一切如来,及诸弟子,贤贵善士,共所称赞。不为自害,不为他害,不为俱害。不灭智能,不碍彼品,不障涅槃。受持此法,能生通慧,能引菩提,能证涅槃。如是思惟无恚寻功德时,诸心寻求,乃至分别,名无恚寻。复次思惟恚寻,如病如痈如箭,恼害,无常苦空非我,转动劳倦羸笃,是失坏法,迅速不停,衰朽非恒,不可保信,是变坏法。如是思惟诸恚寻时,诸心寻求,乃至分别,名无恚寻。复次为断恚寻;思惟彼灭,是真寂静;思惟彼道,是真出离。如是思惟彼灭道时,诸心寻求,乃至分别,名无恚寻。复次思惟慈心定及道,慈心定相应无想定,灭定,择灭,如是思惟时,诸心寻求,乃至分别,名无恚寻。复次思惟无恚,及无恚相应受想行识,及彼等起身语业,心不相应行时,诸心寻求,乃至分别,名无恚寻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一切众生,自己心性之平等觉悟,名曰不觉。一切之凡夫地是也。为不觉故造业,受生死之果也。起信论曰:所言...梵语 sarvaja。又作萨芸然、萨婆若、萨婆若多(梵 sarvajatā)。意译为一切智。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,即指佛智...谓人之生死,但独自一身,无人可代,亦无有雷同。无量寿经卷下(大一二·二七四下):“人在世间爱欲之中,独生独死...(术语)对事火之称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之火云事火,火大之一种云性火。性火者,遍于一切之色法也。因明大疏二曰:火...烦恼的别名,因烦恼能覆盖行者的清净心,使善心不能生起。...谓出离生死之束缚而入于涅槃之境地。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(大一四·八三○下):“各随众生根器大小,爱乐修学,...宝波罗蜜,梵名 Ratna-pāramitā,音译罗怛那波罗蜜多,意译作宝到彼岸;或 Ratna-vajrī,音译啰怛那嚩日离、罗...(术语)凡夫之妄情,遍计度诸法也。唯识论八曰:周遍计度,故名遍计。...【伏鬼窣堵波】 p0632 西域记七卷十页云:阿避陀羯刺拿伽蓝东南行百余里,南渡殑伽河,至摩诃婆罗邑,并婆罗门...指方板之台座。佛像之台座,形式极多,其中式样最简,仅为一方板,且其上无任何装饰者,称为方座。(参阅“台座”5...【取蕴】 取为烦恼之异名,由烦恼而生蕴,由五蕴而生烦恼,故曰取蕴。...君不见。绝学无为閒道人。不除妄想不求真。 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 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我们修学佛法这个心不能间断,不要朝三暮四,放逸懈怠,不能修一切善法就叫放逸懈怠,不能防非止恶也叫放逸懈怠。要...
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,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,谓之三衣。即:僧伽梨、郁多罗僧、安陀会。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。由...
请看下面。第三十八段: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六种神通,他心通、天眼通都具备,与会弟子的种种情况一目了然...
佛言:如人锻铁,去滓成器,器即精好。学道之人,去心垢染,行即清净矣。 有这样一个比喻,佛言:如人锻铁,去渣成...信心,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,一种是上根利智,智慧很猛利,就像舍利弗、文殊师利菩萨。为什么《阿弥陀经》要...问: 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南无阿弥陀佛名号,功德是否一样? 大安法师答: 首先,念佛无论是念四字还是念六字,原则上...
人在患病时往往力不从心、身心苦痛,特别需要关怀照料。而照看病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。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看护病...日课是消除业障、增长福慧、克服习气、增强定力的好方法。不要忘记修行,尽量定时定量完成日课。 有弟子问:师父,...
无恚寻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恚寻】 p1055
上篇:无染心 | 下篇:无相取 |
(术语)对于口称念佛而言。观察忆念阿弥陀佛也。...
不觉
萨般若
独生独死独去独来
性火
盖
生死解脱
宝波罗蜜菩萨
遍计
伏鬼窣堵波
方座
取蕴
【大藏经】永嘉证道歌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
堕落到畜牲道,都在偿还宿债
出家人的三衣

不念佛则获罪无量

学道之人去心垢染,行即清净矣
大安法师: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
四字佛号和六字佛号功德是否一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