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八卷十一页云:云何无间运转作意?谓从了相作意已后,乃至加行究竟作意;是名无间运转作意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安受众苦忍】 p0626 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: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?谓诸菩萨,应如是学:我从昔来,依欲行转,常...(经名)一卷,西晋竺法护译。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,事佛有三辈不同,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。【又】阿难分别经之...全一卷。唐代不空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。内容述说冰揭罗天童子之念诵法、造像法、陀罗尼法、印契等。 p2200...(术语)十乘观法之一。识别观智之通塞,使去塞而就通也。...即以马之利钝有四种不同,比喻众生根机有四种分别。又作四马喻。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列举四种马,比喻四种人悟入佛道之...指拘尸那揭罗城,此地为力士一族之所生处,故称力士生地。据大般涅槃经疏卷一之解说,力士生地者,人中力士,力敌千...小乘以十智,摄一切之智: 一、世俗智 有漏之智,不能出离生死,是曰世俗智。 二、法智 欲界四谛下苦法等...佛像雕刻之一种。盛行于日本藤原末期至镰仓时代,地域上仅限于中部以东。其雕刻之法,系于木雕完成后,保留粗雕之刻...(术语)三道之一。道者能通之义。惑业苦互相通,从惑起业,从业感苦,从苦复起惑,故云苦道。即三界生死之果报也。...【我纯有乐】 p0648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五页云:我纯有乐者:谓在前三静虑。诸得定者,以天眼通,见三静虑恒时受...亦名:安陀会受法、五衣受法、下衣受法、五条衣受法 子题:下衣有四种、安陀会正从二品、缦安陀会受持、五条正衣三...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p)如...普门品(日诵式版本)...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...
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,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: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印光法师在文钞中...
学道之门别无奇特,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。汝等但能消除情念,断绝妄缘,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,心如木石相...
念佛可往生西方,参禅能明心见性,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互相牴牾、渺不相涉,参禅对上根人,念佛对下根人。实际上,念...
今日诸位啜腊八粥,是何等因缘?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。但是应该昨天啜,何以故?因佛成道以前,啜乳麋故。 原...
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,确实善导大师讲专修的五种:你要读诵经典,读诵净土五经;要观想,就观想忆念极...佛住世时,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《十二因缘经》,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欲之乐,原来是烦恼的根本...
一、《圆觉经》: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,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。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,皆因淫...
佛陀在教化弟子时,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,令弟子们远离恶行,奉行善行。仅就语言方面来说,佛陀分别向弟...
无间运转作意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间运转作意】 p1077
上篇:无余断三相 | 下篇:无明障碍殊胜 |
法华经普门品所说,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,即:佛身、辟支佛身、声闻身、梵王身、帝释身、自在天身、大...
安受众苦忍
分别经
冰揭罗天童子经
识通塞
四马
力士生地
十智
铊雕
苦道
我纯有乐
受安陀会法
【大藏经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

三界之苦,轮回过患,应生出离之心

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

念佛与参禅

喝腊八粥的因缘

「专修」和「杂修」的划分
一牛断三命

因爱则生忧,因爱便有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