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: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?谓诸菩萨,应如是学:我从昔来,依欲行转,常求诸欲,故意思择为诸苦因,追求种种苦性诸欲。于追求时,忍受无量猛利大苦。所谓种种徇利务农勤王等事。如是追求无义苦时,令我具受种种大苦。皆由无智思择过失。我今为求能引安乐最胜善品,尚应思择忍受百千俱胝大苦;况少小苦而不忍受。如是如理正思惟故;为求菩提,悉能忍受一切事苦。如彼卷八页至十一页广释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含注戒本·十三僧残法:“不犯者,初谏便舍;若立非羯磨作诃谏者;若非法非律非佛所教;若破恶友知识;若欲破僧者;...(譬喻)譬禅定而言。智度论十七曰: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,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。譬如然灯,灯难能照。在大风中不能作...(名数)涅槃经所说:一、正因佛性,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。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,故名正因佛性。二、了因佛性,照...梵名 Sajdhinirmocana-sūtra。凡五卷。略称深密经。唐朝玄奘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。同本异译尚有南朝陈代真谛所...(术语)僧尼之名籍,置之于官,以防滥非。僧史略中置僧籍弛张二科,论曰:周隋之世无得知。(中略)文宗大和四年正...(术语)殊妙之谈话。教行信证三末曰:律宗用钦师云:至如华严极唱法华妙谈,且未见有普授众生一生皆得阿耨多罗三藐...又名语密,即持诵真言时的口业,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隐秘,所以叫做口密。...禅林中,进食之前,须先唱诵“食时五观文”而观想此五条偈文之内容。禅苑清规卷一赴粥饭(卍续一一一·四四一上):...【无想天没定生欲界】 p1090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四卷七页云:问:何故从无想天殁、定生欲界?答:由异熟因势力尔故...(譬喻)亡身于幻之爱欲,譬如犬吠井中之影。智度论八十九曰:如恶狗临井,自吠其影。水中无狗,但有其相。而生恶心...(术语)密宗之语。浅者浅近,略者简略,总指显教所说。二教论下曰:法身说深奥,应化教浅略。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问: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,该怎么做?现在的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外在环境又纷繁复杂,该如何做到家庭和...一、五福的意义 五福这个名词,原出于《书经》和《洪范》。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,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...
为什么我们要自修,不是经上讲阿弥陀佛加持?是,阿弥陀佛一直放光在加持你,你怎么没触到光呢?你的力量跟他还不相...
世界上所有的学问,和一切的科技发明,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。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,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...
方丈禅房的门外,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,奇怪的是,正对着禅房的门,有一块青石突兀地高出地面一寸有余。 多少年来,...
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,是济川赵氏之子。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,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,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...
【善男子。假使有人。于其弥勒。及妙吉祥。并观自在。普贤之类而为上首。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。于百劫中。至心...
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,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,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,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,...
安受众苦忍
【法相辞典】
【安受众苦忍】 p0626
上篇:安立真实 | 下篇:安住余梵行 |
为密教以佛眼佛母为中尊而建立三会八叶莲华之曼荼罗。瑜祇经卷下金刚吉祥大成就品详载有关此一曼荼罗之画法:共画三...
破僧违谏戒开缘
静室
三因佛性
解深密经
僧籍
妙谈
口密
食时五观
无想天没定生欲界
狗临井吠
浅略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
五福的意义

一定要修智慧

苦也有五种功德

禅房门外的绊脚石

欲火害人(普明法师的故事)

求地藏菩萨满愿快,是什么原因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