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:无寻无伺法云何?谓寻伺不相应法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亦名:出众生食通食前后 子题:出食通食前后理合在食前 资持记释云:“出生食中,初文。虽 通[食]前后,理合在[...(术语)依于法相大乘之意。阿赖耶识,一名阿陀那识,此译执持识。了义灯四本曰:七名执持识,谓阿陀那识。梵Ādā...(经名)一卷,隋阇那崛多译。文殊巡行诸比丘房,见舍利弗坐禅,后至佛前问难,显示阿罗汉之义,五百比丘不忍,立座...梵名 Soma-bhūti。为古印度王舍城贤护长者之子。又作苏摩浮抵。意译真月。据大宝积经卷一○九载,昔佛陀于王舍城为...(术语)Sattya,又作萨底也。译曰谛。真实之义。大日经疏七曰:梵云萨跢也,此翻为谛。谛谓如诸法真相,而知不倒不...(术语)宗义之实体也。又因明之宗法有宗体宗依之别。...【一切行皆寂止】 p0009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:言一切行皆寂止者:谓诸五蕴,皆止息故。...顿悟和渐悟。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;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。...【五处为苾刍等所不应行】 p0289 瑜伽十六卷二十三页云:于五处远离者:谓所行无犯。略有五处,诸苾刍等、非所应行...(术语)三障之一。报为果报。依烦恼惑业而得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之果报。又虽受生于人天,而生来不信者,由之障碍圣...(杂语)大比丘三千威仪,天台之次第禅门,日本永平之普劝坐禅仪,莹山之坐禅用心记等,皆记坐禅之方法者也。...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:「首迦长者!我当为...楞严经五十阴魔章...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(此有一十章) 闻如是: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。时,与五百应仪、菩萨千人共坐。中有...有一个自认为在学修方面都是全才的小和尚,到各地寺院参学屡屡碰壁,他一直找不到理想的道场来施展自己的抱负。他觉...
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,就叫做宿缘深。为什么我们能听闻到净土,大家都修学净土,念阿弥陀佛,...
四依法很重要。一、依法不依人。二、依义不依语。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四、依智不依识。 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?不...
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,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法。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一个立场的不同?很多人还是在我见的立...
我们一般的佛弟子,你得先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说我自学看很多经论,你不能算佛门弟子,非得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...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。不论是以强、中、弱哪一种贪嗔之心,杀害哪怕一条生命,也会使它遭受剧烈的痛苦。因...
从佛教的角度来讲,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,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。《罗云忍辱经》云:忍之为明,愈于日月。龙象之...
我们若学菩萨,想离苦得乐,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,下施给众生的时候,都要具足大慈悲心,这是根本。 所以在《地藏经...
无寻无伺法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寻无伺法】 p1070
上篇:无色界系色 | 下篇:无摄受真如 |
【唯新熏种】 p1008 成唯识论二卷十页云:有义、种子皆熏故生。所熏、能熏、俱无始有;故诸种子、无始成就。种子既...
出食通食前后
执持识
文殊尸利行经
苏摩浮帝
萨跢也
宗体
一切行皆寂止
二悟
五处为苾刍等所不应行
报障
坐禅方法
【大藏经】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
【大藏经】六度集经
是珍珠终归会发光

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

佛教的四依法

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

真正皈依三宝了,哪有这些魔难
杀生果报事例

【推荐】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