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论一卷二页云:眼识界何相?谓依眼缘色,似色了别,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,是眼识界相。如眼识界相,耳鼻舌身意识界相、亦尔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云何修所断?几是修所断?为何义故观修所断耶?谓得见道后,见所断相违诸有漏法,是修所断义。见所断相违者,谓除分...【爱支】 p1201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:谓缘迷内异熟果愚、发正能招后有诸业为缘,引发亲生当来生老死位五果种已;复...(地名)唐代州五台山之别名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:东北有处,名清凉山。从昔以来,诸菩萨众,于中止住。现有菩萨,名...梵名 Nandike?vara。欢喜自在之义。全名大圣欢喜自在天(梵 Mahārya-nandike?vara)。又作欢喜自在天、难提自在天...顺前句者,谓于诸法中随取二法更互相问,依止前法以答所问。如有问言,若智亦所知耶,设所知亦智耶,此应作顺前句答...(行事)谓人死后七七日之斋会也。...维摩诘,人名,译作净名或无垢称。 此经的译本,据宋代智圆撰《维摩经略疏垂裕记》说有六种:一、后汉严佛调译...菩萨向佛陀所作之二种劝说请求。据大智度论卷七载,二种劝请即:(一)劝请转法轮,指佛陀初成道时,菩萨劝请世尊为众...(术语)谓自久远实成之本地所现之权化垂迹身。八相成道之释迦如来是也。对实而云权,对本而云迹。玄义十上曰:拂之...问如是五见几增益见几损减见?答四是增益见,于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别故,于诸见中增益第一及清净故,谓于五取蕴所知...【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】 p0754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: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者:卽是无限大悲故。无限悲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
世有专于参禅者云:唯心净土,岂复更有净土?自性阿弥,不必更见阿弥。此言似是而非也。何则?西方净土,有理有迹:...问: 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人,比如落实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,然后念佛才能得效果显著...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,但聪明人总是不敢侥幸。台湾妙莲老和尚一向劝人持戒念佛,念佛持戒,万人万修去才有保证。就...问: 如果皈依了,但是没有好好念经修行,最后靠自己的愿力,就是一心往生净土,可以去么?再加上他力呢? 宏海法师...
法庭里座无虚席,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。犯罪嫌疑人是一个30多岁的民工,绑架了一个六岁的男孩儿。让人欣慰的是,...
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,其实顺逆皆方便,就看我们的心理素质够不够了。 忏悔是什么意思,就是这个业已经造...
莲池大师(一五三五-一六一五)是明末中兴念佛法门的巨匠,因一生化业非凡,与紫柏真可、憨山德清、蕅益智旭等三位...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,描述一位年轻人,在赴京考试的途中,遇一老人正在煮小米饭,老人见年轻人旅途疲倦,因...
眼识界等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眼识界等相】 p0999
上篇:眼识所依 | 下篇:净所行真实 |
(人名)Guṇaviddhi,比丘名,译曰德进,安进。中印度人,齐武帝永明年中来支那,诵大小乘二十万言。见历代三宝记...
修所断
爱支
清凉山
欢喜天
顺前句
斋七
维摩诘所说经
二种劝请
权迹
增益见
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
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
大安法师:求往生是否先要做个善人
【推荐】九种「作观」戒淫法
没有好好念经修行,最后能靠愿力往生吗

老人的三个躬

忏悔,有三种力量现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