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谓自久远实成之本地所现之权化垂迹身。八相成道之释迦如来是也。对实而云权,对本而云迹。玄义十上曰:“拂之以权迹,显之以实本。”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止犯与作犯二种犯戒。或称止作二犯,为“二持”之对称。(一)乃厌诸胜业而不修学,依止而犯戒体,以不修善法为宗。(...【广义】 p132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一页云:广义者: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。又云:说了义经故。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(一、引律示犯)律又云,若舍堕衣,不舍,更贸余衣,一尼萨耆,一突吉罗。(二、凭论斥古)...又作五帖袈裟、五条衣、五条。为三衣之一。缝缀数条布帛作成长方之幅,其横五条,故称五条袈裟。依四分律,其长约四...(名数)犍度为梵语Khaṇḍa,译作章篇。戒律,于作持门之戒,区别为二十类。四分律三十一卷至五十三卷。编集之为二...天台宗之判教学说。谓佛陀教化众生之教法内容有藏教、通教、别教、圆教等四种,与化仪四教并称为天台八教。分言之,...【无上丈夫】 p1063 法蕴足论二卷四页云:无上丈夫者:如世尊言:所有有情,无足,二足,四足,多足,有色,无色,...【为暂支持食于所食】 p1177 瑜伽二十三卷十四页云:云何名为为暂支持食于所食?谓略说有二种存养。一、有艰难存养...指心、佛、众生三种平等无差别。又作三法无差、三三平等观。即:(一)心无差别,谓一念之心体,凡圣不二,具足十界十...(术语)普放光明照十方界之三昧也。大宝积经八十九曰: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。华严经十定品说十大三昧中第一云普光三...(书名)具名华严原人论,一卷,唐圭峰宗密着。以华严之宗意,穷考人趣之生起者。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
《禅宗永嘉集》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: 复次初修心人。入门之后。须识五念。一故起。二串习。三接续。四别生。五即静...
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,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,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。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...
俗夫之人,看事看物,系含意识意色情感。而菩萨之伟大,无意识界,唯慈悲心。远离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,寿者相,自是...
令友求子,拟舍百金。当令请百部《感应篇汇编》,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,实为不可思议功德,当获感通。又须知...
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有一天,佛告诫比丘们:你们应当修行死想,经常思惟死想。 此时有位比丘禀告...
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,如果邪淫而至乱伦,那更是丑中之丑,恶中之恶,现在要谈发生于五十余年以前乱伦的悲剧。 ...
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,有时候很烦恼、苦恼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心中很多的欲望。我们过去会产生错觉,总...
作为具有正见的修行人,凡遇到任何是非,首先想到这是自己的错。遇到问题,很多人会抱怨外部的环境,怨天尤人,把责...
权迹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权者 | 下篇:权乘实果 |
(术语)真言宗之所判。一切佛教,分显密之二教,自宗为密教,他宗尽为显教。显教者,计众生之机,为报身化身之说法...
二犯
广义
畜长衣过限戒贸易不染
五条袈裟
二十犍度
化法四教
无上丈夫
为暂支持食于所食
三无差别
普光三昧
原人论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
禅修中的五种念头

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

念念着相执情,故念念起烦恼

求子须知的事项

于出入息中,精勤思维死想

乱伦的丑恶悲剧

有欲望就能快乐,这个观念是错误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