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一卷八页云:第二静虑、有四支。一、内等净,二、喜,三、乐,四、心一境性。内等净、为取所缘;三摩地、为彼所依;喜、为受境界;乐、为除粗重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《佛祖统纪》,五十四卷(现行本缺十九、二十两卷),宋释志磬撰。志磬号大石,天台宗僧,尝住四明(今浙江鄞县)福泉寺...谓声闻之人,畏怖世间生死轮回之苦,乐着涅槃,反为证佛果之障碍。涅槃宗要(大三八·二四六上):“声闻畏苦,障于...唐初译经僧。南海诃陵国人。又称智贤。学贯三藏,博通二乘。僧会宁欲往天竺,路经诃陵国,遂共译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...通宵达旦之意。转指前夜,今特指荼毗(火葬)之前夜,或指年忌、月忌等忌日之前夜。又作太夜、大夜、迨夜、宿夜、伴...【四种观察尸罗】 p0452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:复次有四种观察尸罗。一、由共住,信知是有。二、于厄难,信知坚牢。三...【远分对治】 p1257 如对治修中说。 二解 如四种对治中说 三解 杂集论九卷十三页云:远分对治者:谓此后诸道。由彼...(术语)欲界所属之有情,思虑最多者,过去戒善之因,感人伦之果,现前之境界是也。俱舍颂疏世品一曰:言人者,多思...(人名)Bodhideva,译曰觉天。为婆沙四评家之一人。俱舍光记二十曰:梵云勃陀提婆,勃陀名觉,提婆名天。旧云佛陀...寻伺寂静者。寻及伺。如前说第二静虑。此二寂静遍寂静。近寂静。空无所有。故名寻伺寂静。内等净者。云何内等净?谓...指法界中与佛道无缘之众生,或指周遍法界而起无缘大悲之佛之功力。 p3371...(杂语)于他发难问,使他不得语,亦不得不语,谓之蒺藜论。杂阿含经三十二记外道嗾其弟子,使向佛发数度蒺藜论,弟...楞严咒注音版...劝发菩提心文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问: 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可不可以呢? 大安法师答: 阿弥陀佛的阿字正确读音念ā,有些人习惯发ō音,也是可以的...
问: 经过师父的分析、解释四十八愿,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。但是极乐世界的庄严,弟子粗糙的凡夫,很难...
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,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,一打开电视,那些营养品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...
【禅修的方法】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,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,如下列所述: 端身正坐,身心放松,面孔保持一丝...
在前面的历事练心、积集资粮以后,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历练,慢慢的他内心的堪能性强,福报也增加了,他开始去做弘扬...
大势至这个名字,它是直接跟光明联系在一起的,大势至菩萨叫无边光,有的称作无边炽盛光。他全身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...
如今,化太岁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。 在寺院里,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,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,来祈...
第一,知道如何面对逆境。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,一是事件本身产生的痛苦,二是因无法接受现实带来的痛苦。为...
第二静虑四支
【法相辞典】
【第二静虑四支】 p0967
上篇:第四天道 | 下篇:第三静虑定建立 |
(譬喻)不能发无上道心之二乘,如草芽之枯焦者,种子之腐败者。维摩诘经曰:二乘如焦芽败种,不能发无上道心。...
佛祖统纪
声闻畏苦障
若那跋陀罗
逮夜
四种观察尸罗
远分对治
人
勃陀提婆
寻伺寂静者,第二静虑
法界无缘
蒺藜论
【大藏经】楞严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劝发菩提心文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大安法师:阿弥陀佛的阿(a)念成(o)可以吗

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

观身不净 奉献身心

【推荐】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

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

「大势至菩萨」名号的含义

【推荐】化太岁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