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华译上足、妙足、知足、喜足等,谓于五欲境,知止满足,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,分内外二院,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...为大法炬陀罗尼经卷十三所说三种恶咒之一。与“瞿梨咒”、“摩登祇咒”同为世尊所禁断之咒术。欲修成此等恶咒,须经...【鞞索迦国】 p1406 西域记五卷十八页云:鞞索伽国,周四千余里。国大都城,周十六里。谷稼殷盛,华果具繁。气序和...(菩萨)位于金刚界曼荼罗外廓之南方。贤劫十六尊之一。亦名勇猛或大勇猛。梵名输罗野。译言勇猛。密号称为不退金刚...(术语)梵语乌波你也Upādhyāya,教以道者之通称也。律中分得戒师与受业师之二。释氏要览上曰:师有二种:一亲教...【成唯识论掌中枢要】 四卷,唐代窥基撰,略称《成唯识论枢要》,系唯识三疏之一。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、传入、...据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载,食为行道而不为益身,修道之人于受食时须作如下三愿:(一)于初下匙时,心须想念:愿此生一切...三沙弥之一。谓正合沙弥之位。沙弥,系受持出家十戒而尚未受具足戒之男子。凡十四岁至十九岁之男子,出家得度,依一...(术语)四缘之一。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。如眼根之能生眼识,田土之能生米麦。大乘义章三本曰:增上缘者,起法强,故...(术语)猛火之聚积。依罪业而在地狱所感者。正法念经十一曰:彼不善业,作而复集,势力坚,所得果报,有大火聚。(...【非学非无学】 p0716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:问:何义、几蕴、是非学非无学?答:离前二种所有善染污无记法义。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农历七月十五,俗称鬼节,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。而这一日,在佛教里却称佛欢喜日。 关于七月十五称作佛欢喜日的由...
而观经下品下生,五逆十恶,具诸不善,临命终时,地狱相现,有善知识,教以念佛,彼即受教称念佛名,未满十声,即见...
一切众生,皆是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,何可谓不遵父吃肉之命为不孝乎?设汝父一旦发狂,谓汝言:我很爱汝,汝当割我身...这随喜是很重要。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?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,我们所修的法门,只是无量善法当中的其中一小块,...问: 有人说,你把家里的钱全都布施掉,这样就不会生病了;你想节约点钱,以防生病时可用,这样你就一定会生病。这...
哈恩皮尔是德国柏林一家豪华餐厅的小厨师,他工作兢兢业业,把名厨们炒过的每一道菜都记在心里,业余时间,还不停地...
存好心,说好话,行好事。力能为者,认真为之。 不能为者,亦当发此善心,或劝有力者为之。或见人为,发欢喜心,出...
于七情,医家、佛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介绍,对于中医学来说,七情是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这七种情志,下面我们...
能离结见
【法相辞典】
【能离结见】 p0894 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:若于道谛,观道如行出;名能离结见。由彼道谛,究竟能离结缚所显故。
上篇:能闲居 | 下篇:能办俱义 |
全一卷。东晋道安(314~385)撰。又称苻秦沙门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、安法师所撰录、释道录、道安录、安公录、安录。...
兜率
犍陀利咒
鞞索迦国
大精进菩萨
师
成唯识论掌中枢要
食三匙
应法沙弥
增上缘
火聚
非学非无学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佛欢喜日的由来

五逆十恶之人,临终亦得往生

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
随喜是修福德资粮
把钱都布施掉,这样就不会生病了吗

善良的种子终会开花

大善人要做大善事,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