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三十七卷四页云:众像入身者:谓佛菩萨、依定自在,能以种种现前大众、及以一切村邑聚落草木丛林诸山大地一切色像、内己身中,令诸大众、各各自知入其身内。是名众像入身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择法觉支】 p1374 法蕴足论七卷十三页云:云何择法觉支?谓世尊说:若圣弟子,能如实知善不善法,有罪无罪法,应...(地名)高丽国之别名。寄归传一曰:鸡贵者,西方名高丽国。为俱俱吒医设罗Kukkuteśrara。俱俱吒是鸡,医设罗是贵...揭示现在和未来的果报有十偈,因各偈皆以来字结尾,故名。十来者:端正者忍辱中来,贫穷者悭贪中来,高位者礼拜中来...【身】 p0674 瑜伽一卷八页云:身谓四大种所造,身识所依净色。无见有对。此出其体。又三卷十五页云:诸根所随...(植物)呵梨勒之实也。资持记下二之一曰:呵梨勒,今时所谓呵子是也。...(?~619)梵名 Dharmagupta。又作达摩崛多、笈多、法密、法藏。隋代译经僧。南印度罗啰国人。刹帝利种姓。二十三...增一阿含经云:若男女共集,识未来投;或识既外投,男女不集,则不成胎。若女人无欲,男子欲盛;或男子无欲,女人欲...(术语)本尊之印契名千眼印,出千臂经中,先以二小指无名指中指,各以甲背相着,其二人指竖头相拄二大指侧搏附人指...(术语)明义之便宜也。玄义一下曰:若从义便,应先明法,却论其妙。下文云:我法妙难思,若从名便,应先妙次法。...犹言灵魂。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,故称神识。神识界不可以色得见,亦不至色体,但以所入行作而体现色。楞严经卷八...亦名:摇身戒缘起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摇身入白衣舍,居士讥言不惭摇身,如王大臣。比丘举过,佛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卷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,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...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(三称) 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 阿弥陀佛! 南...
近人多生肺病,光颇不以为然。后世人业重,情窦早开。十一二岁,便有欲念。欲念既起,无法制止,又不知保身之义,遂...
夫学道者,先须并却杂学诸缘,决定不求,决定不着,闻甚深法,恰似清风届耳,瞥然而过,更不追寻,是为甚深入如来禅...
在现实生活中,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,不管他吃饭、说话、走路,做什么都看不惯,这可能也是源于前世的因缘吧。...
世尊成道后未久,弥醯尊者作为侍者,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。 有一天一大早,弥醯就外出乞食。乞食完毕,尊者在...
有这么一个故事:漆黑的夜晚,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。在转过一条巷道时,他看见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...
格局越大,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,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所有的...
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,给予了我们许多,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,自己的思维方式,这时候,我们不是应该胡思乱想,...
众相入身
【法相辞典】
【众相入身】 p0981
上篇:贪欲根本业道 | 下篇:众相论师 |
(术语)云时之心也。云雨之时,人气郁翳,忧虑滋多,故常思虑苦乐而非心之晴者,名为云时之心。六十心之一。大日经...
择法觉支
鸡贵
十来偈
身
呵子
达摩笈多
受生
印契
义便
神识
摇身白衣舍戒缘起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【大藏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【推荐】佛法初识

能戒房事,则病少多矣

夫学道者,先须并却杂学诸缘

为什么别人总看我「不顺眼」

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

为你点盏灯,将我心照亮

格局越大越不纠缠,智慧越高越不贪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