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集论六卷十页云:云何寂静苦?谓即此已生顺解脱分善根者。决定趣向般涅槃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谓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境而成办佛道。与“转迷开悟”一词为同义语。(参阅“出离”1563) p1563...(譬喻)愚人真似智者,如犬被狮子之皮。智度论七十三曰:如狗着狮子皮,诸兽见之虽怖,闻声则知是狗。...想受灭者,谓已离无所有处欲,止息想作意为先故,诸不恒行心心法,及恒行一分心心法灭。无为。 当知。此中有二种应...(术语)总称诠诸法实相深理之大乘修多罗藏。安乐集上曰:大乘深藏,名义尘沙。...即漏尽阿罗汉。指断尽一切烦恼而住于阿罗汉之果位者。[法华经序品、方便品] p5753...(912~986)宋代僧。江苏常熟人,俗姓路。字修己。年十三闻诵弥陀经,遂出家,初学南山律,未久,随从钱塘慈光院志...(界名)Ābhāsvara,天名。玄应音义三曰:阿会亘修天,长安品作阿陂亘修天,即光音天也。...(菩萨)三十三观音之一。右手持瓶作洒水之相者。...梵语 astāvij?ati naksatrāni。即月球于一个月间运行之白道有二十八星宿。二十八宿之说夙行于印度。又佛典中如摩...【他那】 此云处。真谛云:住处有二:一、境界处,游历之境,为化在俗之流。二、依止处,为统出家之众,此即祇...(术语)造作于有为法之因缘迁流于三世,谓之行。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,其他之有为法,名行蕴。五蕴之一。蕴者积集之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...
观自在菩萨是指谁?依照字义来看,观是观察的意思。观是用眼去观,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,而是以心眼、慧眼的眼来观...
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,非可执一以论。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,回向往生一法耳。一门深入,万善圆修均可。若弃舍...
般若的空性当中,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。谈因果是从缘起法的层面去谈的。如果在体性上来说,也没有这个因果的。但...
现代通南怀瑾居士,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,一心想学剑的故事。 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,就千里迢迢跑去求...
古语云:为善者天报之以福,为恶者天报之以祸,福祸无门,唯人自召,因此君子敬天知命,修善修德,善待他人,是以积...一 人身难得 六道众生中人身最为难得,为什么人身难得? 人处在六道的中上阶段,再往上还有两阶,往下呢有三阶。 往...
世界之所以精彩,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。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活法,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。不...
我觉得,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,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,知道吧?最晚到六十岁。你每场战争都要成功。就是你日常生活...
寂静苦
【法相辞典】
【寂静苦】 p1017
上篇:造作与增长差别 | 下篇:寂静语 |
于诸见中,起于我法二执,于诸我执,略有二种: 一者、俱生 无始时来,虚妄熏习,内因力故,恒与身俱,故曰...
出离生死
狗着狮子皮
想受灭
深藏
僧宝果
晤恩
阿会亘修
洒水观音
二十八宿
他那
行蕴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大人觉经

菩萨有十种自在

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

般若的空性,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

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

拯饥救溺福绵长,骄横欺人遭恶报
法闻法师法语

【推荐】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