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314~366)东晋学僧。陈留(河南开封)人,或谓河东林虑(河南彰德)人,俗姓关。字道林,后从师改姓,世称支道人...(术语)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,口,意,誓愿之四种而明之。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...(书名)一卷,唐善导着。卷首之题为观经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,卷末之题为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门经一...乃指世间檀与出世间檀之二种布施。檀,即布施。(一)世间檀,指凡夫之布施及圣者以烦恼心(有漏)所行之布施。(二)出...【优波斯那】 本行集云:隋云最征上将。...梵语 garbhāvakrānti,巴利语 gabbhāvakkanti。即托生于母胎。又作托胎、托生、托生、入胎。谓胎生(自母胎而生...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儿子,嗣王位后,便率兵消灭迦毗罗卫国的释种,涅槃经叫他琉璃太子。...(术语)净名经曰:我心憍慢者,为现大力士,消伏诸贡高,令住无上道。僧肇曰:慢心自高,如山峰不停水,菩萨现力士...唯识宗谓诸法之种子各有本有、始起二类,而种子须具备之六项条件,称为种子六义。据成唯识论卷二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...【四静虑建立五支四支】 p0466 瑜伽六十三卷五页云:问:何因缘故,于四静虑,建立如是五支四支?答:住所依故;住...(植物)木名。译曰香花。翻梵语九曰:竭摩罗,应云犍陀摩,译曰香花。增一阿含第二十九。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(汉传版): 那(na)莫(mo)悉(xi)怛(da)哩(li)野(ye)地(di)尾(wei)迦(jia)南(nan) ...
有一天,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,来到婆那国的一个深池水畔。当时迦遮延尊者的德风名声早已流传四方。刚巧...
蕅益大师是一个发了大菩提心的人,出家之后径山参禅就开悟,以后他给自己写的自传就是八不道人。古代有禅、有儒、有...宗教对于人生的重要,其中的道理是明显易见的,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极重要的一环,对于人生的鼓舞与振奋,具有无比的...淼镇虽然是个小地方,但是附近的山水景色都不错,我们常常听到有游客感慨,这么漂亮的地方,东西又便宜,房价又低,...
修道要反过来。世间人认为,我一直为自己努力,我就可以得到。但要修道,刚好相反,先学会为别人时,自己什么都不要...
记得电影《一轮明月》里,弘一大师未出家前,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,一个人落寞地在房间里弹钢琴,轻轻吟唱自己所作...
圆瑛大师是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一位宗教领袖,值得我们大家的崇敬。 36岁那一年,他主张禅净双修,自称为一吼堂主人...
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,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,就是一个从高山上,流下一种快速的水流。 这个水流的性质有两个:...
界差别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界差别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】 p0866 瑜伽三十二卷十五页云:又于界差别观初修业者、先取其外所有坚相。所谓大地山林草木砖石瓦砾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珊瑚玉等。取彼相已;复于内坚而起胜解。次取其外诸大水相。所谓江河众流陂湖池沼井等。取彼相已;复于内湿而起胜解。次取其外诸大火相。所谓热时烈日炎炽,焚烧山泽,灾火蔓延,窑室等中所有诸火。取彼相已;复于内暖而起胜解。次取其外诸大风相。所谓东西南北等风,乃至风轮。取彼相已;复于内风而起胜解。次取其外诸大空相。所谓诸方无障无碍诸聚色中孔隙窟穴、有所容受。善取如是空界相已;于内空界而起胜解。后由闻思增上力故;起细分别,取识界相。所谓内眼处不坏;外色处现前;若无能生作意正起,所生眼识、亦不得生。与是相违,眼识得生。如是乃至意法意识、当知亦尔。取是相已;次起胜解。了知如是四大身中,有一切识诸种子界种子自性。又于如是四大种中,先起支节粗大胜解,后起分析种种细分微细胜解。如是渐次分析,乃至向游尘量,如是渐渐、乃至极微、而起胜解。一一支分、尚起无量最极微尘积集胜解;何况身中一切支分。如是名为界差别观中分析诸色界差别边际微细胜解。次于空界,先当发起所有粗大空界胜解。所谓眼耳鼻喉筒等种种窍穴。由是吞咽,于是吞咽。既吞咽已;由是下分不净流出。次后渐渐发起种种微细胜解。乃至身中一切微细诸毛孔穴,皆悉了知。后于识界,渐渐发起所依、所缘、及以作意、三世时分品类差别无量胜解。即于识界起胜解时,由诸所依所缘胜解、分析识界。亦于十种所造诸色而起胜解。如诸大种微细分析,此亦如是。
上篇: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与能缘心 | 下篇:重邪见 |
(术语)六种巧方便之一。摈斥逼迫作恶事者使就于善之方便。...
支遁
有相安乐行
观念法门
二檀
优波斯那
托胎
琉璃王
贡高
种子六义
四静虑建立五支四支
羯磨罗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起信论
【大藏经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

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

蕅益大师的心路历程
【推荐】信仰佛教的好处
这一刻急需的,下一刻也许成了累赘

多为别人想时,业障就消除了

自古佛门多孝子,愿父母究竟安乐

求福求慧求生净土,念佛念法念侣僧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