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术语)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,口,意,誓愿之四种而明之。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,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。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。万善同归集二曰:“南岳法华忏云:六根性清净菩萨,学法华具足二种行,一有相行,二无相行。无相安乐行,甚深妙禅定,观察六情根。有相安乐行,此依劝发品,散心诵法华。不入禅三昧,坐立行一心。念法华文字,行若成就者,即见普贤身。”(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,在法华经最末,劝散心念诵者。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,故引万善同归集)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元照,字湛然,俗姓唐,浙江余杭人,是北宋时期弘传律宗和净土教的一位高僧。他幼时依钱塘祥符寺慧鉴律师为童行(沙...位于新疆叶尔羌城(莎车)东南之古国名。为古代西域唯一之大乘国。又作遮拘迦国、遮拘槃国、遮居槃国。即洛阳伽蓝记...【自然运转作意】 p0601 瑜伽十一卷十七页云:自然运转作意者:谓于四时决定作意。一、得作意时,二、正入已入...驮那羯磔迦,梵名 Dhanakataka。又作大安达逻国。乃南印度之古国名。大唐西域记卷十(大五一·九三○下):“荒野多...(术语)Mārga,译为道。因中之道,四谛中之道谛是也。若果中之道,则名为菩提。大乘义章十八曰:道者,外国名曰末...(经名)二卷,宋法天译。佛在广严城敕金刚手菩萨说弟子之八事及二谛等。...【五种真实功德】 p0274 瑜伽四十六卷十一页云:又诸菩萨,略有五种真实功德。何等为五?一者、于其暴恶毁犯净戒诸...【出世末那云何建立】 p0484 瑜伽六十三卷十二页云:问:若彼末那,于一切时,思量为性,相续而转;如世尊说出世末...亦名:本法尼应由十尼带往大僧中受大戒 子题:二部僧具足满、尼受具戒二众同秉 行事钞·尼众别行篇:“依律本,比丘...(术语)赞叹佛德之偈文也。弥满于经中。禅门之疏及回向之首,以联句或四句偈叹佛德,谓之叹佛。祝圣回向之首曰:巍...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所触异者,得冷云热也。”(戒疏记卷一三·二四·一)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凡趣圣道悟解真宗。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。一切行无由取见。愿善知识如有写者。用心无令脱错。恐误后人。 夫修道之本...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 「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...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。不仅一般的凡夫难信,就是二乘的圣者也难信;不仅二乘的圣者难信,就是菩萨也难信。因为这...
有世智辩聪,心意识很发达,逻辑思维是很发达,包括通宗通教的,对儒家学说很懂的,他用他的逻辑思维去思量这桩净土...
这个念佛,特别是闭关念佛,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。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,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...(一)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恭喜诸位!你们有福德因缘参加七天的佛七,于此功德已全部圆满结束。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,...
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,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。比如,对西方净土的因、果、事、理,依报、正报的功德庄严,往生净...
我俗名李荣,法号圣安,属牛。十五岁时跟随虚云和尚,三步一磕头,历尽艰辛,前往五台山朝拜还愿。半个世纪过去了,...
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,因为身处五浊恶世,我们众生烦恼很重,很难生起向佛修道之心,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,...问: 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? 法霞法师答: 一些女众学佛后认为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即可,从而不注意形象,...
有相安乐行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有相宗 | 下篇:有相无相 |
本劫,指过去世。对过去世起分别见,称为本劫本见。对未来后际起分别见,则称末劫末见。古代印度外道所执之错误见解...
元照(1048—1116)
子合国
自然运转作意
驮那羯磔迦国
末伽
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
五种真实功德
出世末那云何建立
尼受大戒二部僧数
叹佛
所触异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最上乘论
【大藏经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大安法师:净土法门在信心上要怎么下功夫

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

佛号是消业障之王
妙莲老和尚《佛七圆满开示》

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

圣安法师口述: 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日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