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书名)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二卷。略云理趣释,理趣释经,释经。...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。谓十方众生得以往生极乐,皆因弥陀具足广大集会之德,故称弥陀为广大会。此会甚大,自彼佛初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持佛像大小便处,三开亦尔。”资持记释云:“七十七[戒]持佛像中,三开者:即上[有]病、...(譬喻)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,以醍醐味比涅槃经。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,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...【如来说法现四种相】 p058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复次如来将欲为诸声闻、宣说正法,现四种相。一者、从极...(一)鸠摩罗什所立之三种法身,即:(一)法化生身,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,即金刚身。(二)五分法易,即戒、定等之五分功...行事钞·头陀行仪篇:“一坐食者,论云,先受食处,更不得食,有十利故。一、无有求第二食疲苦,二、于所受轻少,三...(术语)法身冥应众生之机也。法华玄义六曰:法应则冥益。...五蕴中之后四蕴,此四蕴属于心法,故又名非色的四蕴。...【名色有二种业】 p0589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:名色有二种业。一、摄诸有情自体,二、与六处作缘。摄有情自体者:...(术语)出家未受具足戒之人也。于未受具人之前不能说戒,乃戒律之制也。行事钞上一曰:六简众云未受具出。...往生论...凡趣圣道悟解真宗。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。一切行无由取见。愿善知识如有写者。用心无令脱错。恐误后人。 夫修道之本...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(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)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,为恶祸徵,明理晈然,而信寤者鲜。既共生此...1、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,因果通三世,因果定律是宇宙人生的第一真相。想学佛首先要知道因果,并且相信因果的道理。...
现实生活中,一些人不加分辨,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,便盲目相信吃动物的身体部位能滋补与之相应的自己的身体部位。比...
修行需要修清净心。但是在我们的执著、五欲六尘还憧憧于胸的时候去谈什么清净,都是不能去谈的,是不够资格的。念念...
简单来说,佛法分为人天乘、解脱乘、菩萨乘。人天乘就是走人天的道路;解脱乘呢,解脱身心烦恼,走那个出离世间的道...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。如果有人坚持己见,我们就会批评他太主观了,应该要客观一点。相对的,为了...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,持诵久之,可以清除本身罪孽。若为他人持诵,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,使他人获福。经咒之力,...
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和学生们要有现在观,观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间。既然你处在现在这个时间,就不要忧虑未来会发生...
母亲信佛,却并不彻底,每月农历初一、十五吃素,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敬畏与信仰。不过,在母亲相对狭隘的认识里,她认...
苾刍十时应不放逸
【法相辞典】
【苾刍十时应不放逸】 p0875 瑜伽六十八卷十页云:复次于毗奈耶勤学苾刍、依于十时,应不放逸。何等为十?一、依犯时,二、依定时,三、依生时,四、依乞食时,五、依所作时,六、依受用利养恭敬时,七、依求多闻时,八、依思正法时,九、依远离时,十、依通达究竟时。如彼卷十页至十三页广释。
上篇:苾刍解脱随烦恼 | 下篇:苾刍律仪无有自然受义 |
【善聚及不善聚】 p1145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二页云:又是过去未来现在世出世间无量善法生起依处,故说如是四种念住、...
释经
广大会
持佛像至大小便处戒开缘
五味
如来说法现四种相
三种法身
一坐食十利
法应
受想行识
名色有二种业
未受具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往生论
【大藏经】最上乘论
【大藏经】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
学佛的基础

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

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

学佛的三个阶段
圣严法师《调和主观和客观》
七个改命、积德、改气色的具体方法

克服忧虑和疑虑的最好方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