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传说)如来十号之一。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ṣyaśāstṛ,为天与人之教师,故名天人师。智度论二曰:复...禅林中,凡诵经之时,东西两班对面站立,称为鸳班。[禅林象器笺礼则门] p6372...(术语)虾蟆唯解一跳,不解他术。以喻认一知半解为是,而不通于他之不活脱不自由之死禅。...凡二卷。宋代正觉拈古,元代行秀评唱。全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。据续藏本,卷...(杂语)或于坐禅之中间,出僧堂而少休息,或新挂搭之人归寮安息,皆云抽解。谓抽解袈裟也。又谓行大小便也。或称抽...一切真言之阿字,布于行者之心,叫做心作心,又叫做心布心,简称心心。...梵语 catasrah parsadah,巴利语 catasso parisā。(一)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众。又称四辈、四部众、四部弟子。...(经名)一卷,西晋竺法护译。一夙夜不学,二老不止淫,三得财不施,四不受佛言。此四法害身,是名四自侵。...凡四卷。宋代子升、如祐编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。辑录佛祖传法偈、信心铭、玄中铭、雪子吟、坐禅铭、五位颂、禅月...(饮食)穿穴于饼,盛种种之美味者。大日经疏七曰:间穴饼有二种,或剖为孔穴,或状如乱丝重重间穴。加以众味也。...【有及非有】 p0543 瑜伽二十八卷三页云:谓所知境,略有二种。有、及非有。有、有二种。一者、有为,二者、无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
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,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,关于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。因为好多时候,都会听到身边传达了,这样的一...人就是这么不同,相似的遭遇,从不同的角度去看,能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。前些时,我在台湾的一位朋友辛苦存了好几年...
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,离一切二法之过,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量,是名为正观,如是则能不毁谤如来大...
一、厌离心来自智慧的关照 信、愿、行,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。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...学佛的过程中,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;重复的创伤、挫折;重复的忧郁感;重复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、无力感...
佛陀说,人生空幻如泡影。生命无常,什么时候会退出,谁也不知道;一生力争得来的物质、财产,到底有多少时间能享用...快乐有很多层次,而一般人所追求的「欲乐」,是一种刺激、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。例如,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、听音...
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,一个小和尚跑去求开示。他说:什么开示不开示,你把外三件、内三件做好就行了。...
近观
【法相辞典】
【近观】 p0819 法蕴足论二卷十一页云:言近观者:谓八支圣道,名为近观。所以者何?以八支圣道,修习多修习,能于苦集灭道,如实知见苦集灭道。故佛正法,名为近观。
上篇: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| 下篇:近正法 |
(术语)非佛之名,尊佛而云宝王如来也。...
天人师
鸳班
虾蟆禅
请益录
抽解
阿字布心
四众
四自侵经
禅门诸祖师偈颂
间穴饼
有及非有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
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
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

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,自己还不知道

靠佛号加持,真发厌离心
慧律法师《莫拒外境念念清静》

一切都只在一念心
圣严法师:快乐不需向外寻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