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梵语 samyag-drsti,巴利语 sammā-ditthi。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,审虑诸法性相等之有漏、无漏慧,称为正见...(638~713)唐代僧。又作惠能。我国禅宗第六祖。号六祖大师、大鉴禅师。祖籍范阳(河北),俗姓卢,生于南海新兴(...(名数)不相应行法之得,别为三种:如法前得,法后得,法俱得是也。...(一)谓密教金刚界曼荼罗大圆轮中之五大月轮。又作五月轮、五智月轮。金刚界曼荼罗为修生修显之法,入此轮坛中者,解...【心所离心有别自体】 p0356 成唯识论七卷五页云:如是六位诸心所法,为离心体有别自性?为卽是心分位差别?设尔;...(仪式)表显法事之旨趣,白告于三宝及大众曰表白。有表白兼愿文者,有更设愿文者。僧史略中曰:唱导者,始则西域上...五乘之一。修行十善,乘之而生于欲界六天,若能加修禅定,便能乘之而生于色界无色界诸天,总名为天乘。...佛具十身者: 一、菩提身 或云正觉佛,示现八相成道正觉之佛身也。又云无著佛,安住于世间故,不着于涅槃,成...【色等外境亦有亦无】 p0573 成唯识论七卷十五页云:色等外境,分明现证,现量所得;宁拨为无?现量证时,不执...无限,梵名 Aditi 或 āditya,音译阿底提、阿提致。印度最古女神之一。据梨俱吠陀载,无限女神能赐福予儿童与牛,...(术语)出恩爱之家,入菩提之道也。心地观经四曰:发菩提心,舍离父母,出家入道。遗教经曰:出家入道之人,为解脱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
《维摩经》上面所说的,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这其实也很符合因果规律,你现在的心清净,...
有的人念佛数目念很多,但是并没有得到信心和欢喜,为什么呢?因为他没有把眼光注意在佛,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面,...
问: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、修行中的善缘、违缘? 答: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,生活、修行中的外缘并无善恶、违顺、染...
我们前面讲义大科,讲到五戒的法门。受持五戒,它有两层意思: 第一个,如果你修圣道门,从圣道门的角度, 我们受持...
学佛者首须了知如何是佛,如何是佛教之大概,心中方能生起皈依信崇之正信。故其第一步,须对佛与佛教有种认识。 在...站在净土宗的角度,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,因为临终的正念非常重要。你今天不是要求增上生,当然你有善业,来...
大磬响起,开悟在即。看我们当下能不能息灭妄想分别之心。如果大磬一响,因为正在追顶念佛当中,说不上哪一天哪一次...
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,修菩萨行者,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,故有下列十种利益: (一)他不折伏,指不为一切邪...
阿素洛
【法相辞典】
【阿素洛】 p0774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十四页云:已说五趣一一差别;于彼中有阿素洛今当说。谓有余部、立阿素洛、为第六趣。彼不应作是说。契经惟说有五趣故。问:何故名阿素洛?答:素洛、是天。彼非天故,名阿素洛。复次素洛、名端正。彼非端正,故名阿素洛。以彼憎嫉诸天、令所得身、形不端正故。复次素洛、名同类。彼先与天、相近而住。然类不同。故名阿素洛。谓世界初成时,诸阿素洛,先住苏迷卢顶。后有极光净天,寿尽业尽福尽故;从彼天殁、来生是中。胜妙宫殿、自然而出。诸阿素洛、心生嫉恚,即便避之。此后复有第二天生,彼更移处。如是乃至三十三天遍妙高山顶次第而住,彼极瞋恚、即便退下。然诸天众、于初生时,咸指之言:此非我类。此非我类。由斯展转名非同类。复由生嫉恚故;形不端正。即以此故,名非端正。问:诸阿素洛、退住何处?有说:妙高山中,有空缺处,如覆宝器。其中有城,是彼所住。问:何故经说阿素洛云:我所住海、同一咸味。答:彼所部村落、住咸海中;而阿素洛王、住彼山内。有说:大咸海中、于金轮上,有大金台;髙广各五百逾缮那。台上有城,是彼所住。问:若尔;何故施设论说:内海诸龙、见阿素洛军,着金银吠琉璃颇胝迦铠,执金银等种种器仗,从阿素洛城出;便告诸天耶?答:天以诸龙在金山上而为守逻。彼时遥见大咸海中,阿素洛军、从城而出;便告天众。如三十三天有四妙苑;谓众车、粗恶、杂林、喜林。阿素洛王亦有四苑。一名庆悦,二名欢喜,三名极喜。四名可爱。如三十三天有波利夜怛罗树;阿素洛王、亦有质怛罗波咤梨树。如三十三天、帝释为主;诸阿素洛、毗摩质怛罗为主。问:阿素洛、其形云何?答:其形上立。问:语言云何?答:皆作圣语。问:诸阿素洛、何趣所摄?有说:是天趣摄。问:若尔;何故不能入正性离生?答:谄曲所覆故。其事云何?答:彼常疑佛朋党诸天。若佛为其说四念住;彼作是念:佛为我等说四念住,必为诸天说五念住。乃至若佛为说三十七助道法;彼作是念:佛为我等说三十七,必为诸天说三十八。以为如是谄曲心所覆故,不能入正性离生。复次不可以不能入正性离生故,便谓恶趣所摄。如诸达拿及蔑戾车人,亦不能入正性离生,而非恶趣所摄。彼亦应尔。如是说者,是鬼趣摄。如彼广说。
上篇:依法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| 下篇:阿罗汉 |
(1591~1647)明代曹洞宗僧。德安(湖北)人,俗姓李。世称孤崖净聪禅师。参谒瑞白明雪而得悟,并嗣其法。师端洁高...
正见
慧能
三种得
五解脱轮
心所离心有别自体
表白
天乘
佛具十身
色等外境亦有亦无
无限女神
出家入道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

【推荐】念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

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

受持五戒,它有两层含义

莫将敬神与信佛混一为谈
净界法师: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

珍惜这一生,让善根在这里增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