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解 杂集论一卷八页云:法处所摄色者:略有五种。谓极略色、极迥色、受所引色、遍计所起色、自在所生色。极略色者:谓极微色。极迥色者:谓即此离余碍触色。受所引色者:谓无表色。遍计所起色者:谓影像色。自在所生色者: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书名)金刚顶经开题二卷,金刚顶经略释一卷,教王经开题五卷,教王经秘释一卷,教王经义记三卷(已上弘法),金刚...【十清净相】 p0111 佛地经论四卷十页云:复次如是已说法界诸相甚深,业用甚深,处所甚深,相甚深者:谓离十种不清...(人名)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知识之一。住救度国。见探玄记十九。...涅槃差别者,谓于无余涅槃界为欲利乐一切有情,一切功德无断绝故。...业有定业与不定业之别。定业,指必受异熟果之业,有善、恶之分,故恶之定业必招受苦果。然众生若能感念佛菩萨之厚德...(名数)一大梵天王、二帝释尊天、三多闻天王、四持国天王、五增长天王、六广目天王、七金刚密迹、八摩醯首罗、九散...又作修二(法)会。乃于二月初为祈求天下泰平等所举行之法会。在印度之年初,即相当于我国、日本之二月,故在我国之...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之一。信为入理之根本,根者坚固不动之义;此系以信心坚固不动摇比喻草木之根。据释摩诃衍论卷一...(术语)爱着之心,淫欲之心。行事钞中一之四曰:僧祇云:可畏之甚无过女人,败正毁德莫不由之。染心看者越毗尼,闻...染污(即不善与有覆无记)之喜受、忧受、舍受,称为耽嗜依。反之,善之三受,称为出离依。前者是耽嗜于六境,为烦恼...凡十一卷。赅摄秘密部大日经诸品之意,并明示胎藏界供养法及诸尊印明之四部仪轨。略称四部仪轨。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八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问: 我朋友有这样一个问题,她说她经常遇到有缘人就劝他们念佛求往生,包括很多年轻人。有一个寺庙的住持就对她说...
尽未来际,不是尽形寿。尽形寿是指声闻戒。 尽未来际,就是在你初发心到圆成佛果,要经过很长的劫数。在这个不断的...一、慈悲为本,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,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,称为慈;同感其苦,怜悯众生,并拔除其苦,称为悲...佛教有一个名词叫「四摄法」,其中有一项是「利行」,指的是利益别人的行为,也就是说,凡是能给别人方便的行为,就...
僧如大地,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。 《杂譬喻经》中记载:往昔舍卫城郊外有一个妇女,一次佛陀到她家门前乞食,妇女供...
现在在家居士,你别看他愚夫、愚妇、老太太,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,有些真正预知时至。我们出家人为什么...佛教讲究平等心,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。但是,我们不应因此而奢求别人都要以平等心对待自己。因为,各人各有因缘...
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,戒又叫毗尼,波罗提木叉就是针对我们的烦恼、习气所建立的戒律的条文。 最基...
法处所摄色
【法相辞典】
【法处所摄色】 p0763 显扬一卷十三页云:法处所摄色,谓一切时意所行境,色蕴所摄,无见无对。此复三种。谓律仪色、不律仪色、及三摩地所行境色。律仪色云何?谓防护身语业者,由彼增上,造作心心法故;依彼不现行法,建立色性。不律仪色云何?谓不防护身语业者,由彼增上,造作心心法故;依彼现行法,建立色性。三摩地所行境色云何?谓由下中上三摩地俱转相应心心法故;起彼所缘影像色性,及彼所作成就色性。是名法处所摄色。
上篇:法施设建立 | 下篇:法思胜解忍 |
【菩萨以何作意】 p1130 瑜伽七十九卷三页云:问:菩萨当言以何作意?答:悟入所知境界边际,及作一切利众生事,以...
注疏
十清净相
善现比丘
涅槃差别
定业亦能转
二十天
修二月会
信根
染心
耽嗜依
胎藏四部仪轨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

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
心中觉悟心自安
利行──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

微小的供养,便能获得巨大的果报

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
但愿自己平等待人,不求他人平等待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