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外道十六宗之一。即印度古代外道中之不死无乱外道。彼外道执天之长寿为常住不死,自说不死不乱。以所言矫乱,故有此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出家人受食时,或受竟,先须观食,然后啖之。……不尔,徒自衣食,终为圣诃。毗尼母中,钝根...(杂名)钩棓枰剑矛索之类。见慧琳音义三十六。梵Mudgara。...(术语)比丘为男僧之梵名,罗汉比丘者罗汉之男僧。别于菩萨之男僧也。...【字相通达】 p0632 显扬三卷一页云:二、字相通达。谓于师子之形诸字相等,有分别故;所行相义,如实觉了。余...凡七卷。南宋法云着。为佛教之梵汉辞典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。始作于高宗绍兴十三年(1143),收集资料前后历二十...菩萨修行之位次。即种性住、解行住、净心住、行道迹住、决定住、究竟住。出于菩萨地持论卷三、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六...【依法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】 p0774 瑜伽七十七卷四页云:世尊!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;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...至极的道理。宗镜录说:还丹一粒,点铁为金;至理一言,转凡成圣。...(地名)聚落之名。译曰调御城。见本行集经三十三。梵Sārathī。...(术语)依法华圆顿之旨而立者。即是纯一之大乘戒坛也。为大乘僧者,必当就之受戒。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我们学佛,其实主要是修炼自己的心,如果能将嗔恨心降伏,则佛就修成了!嗔恨心是菩提心慈悲心的大敌,嗔恨心是下地...
今天接着讲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》。四祖道信大师说:略举安心,不可具尽,其中善巧,出自方寸。上面讲过的话,都是...
问: 平时深信切愿,行持也坚持,但临终时四大分解,凡夫保持不住佛念,只能随业投胎去了,此时神识已掌控不了,怎...问: 说到财布施,我们到路边给乞丐布施,朋友说到那些乞丐是骗子,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行为不合适。我们的财布...
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: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可见净土法门,能否往生西方,关键...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,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林寺安详往生,这位有大福报的老菩萨,便是庐山东林寺代住持大...有这样一则小故事:从前有一个人很是贫穷,半间草房,一处冷炕。冬寒夏炎的,日子过得凄惶。一天,有一个外地商人路...
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。道绰大师呢,跟昙鸾法师属于一脉相承。那么他对于净土思想的陈述,我们大概可以从...
法念住体
【法相辞典】
【法念住体】 p0762 瑜伽二十八卷十九页云:又于内有盖,能自了知我有诸盖。于内无盖,能自了知我无诸盖。如彼诸盖未生而生,亦能了知。如彼诸盖生已散灭,亦能了知。于眼有结,乃至于意有结,能自了知我有眼结,乃至我有意结。于眼无结,乃至于意无结,能自了知我眼无结,乃至我意无结。如彼眼结乃至意结未生而生,亦能了知。如彼诸结生已散灭,亦能了知。于内有念等觉支,能自了知我有念等觉支。于内无念等觉支,能自了知我无念等觉支。如念等觉支未生而生,亦能了知。如生已住不忘修满倍复修习增长广大,亦能了知。如念等觉支,如是择法、精进、喜、安、定、舍等觉支、当知亦尔。若能如是如实遍知诸杂染法自性因缘过患对治;是为法念住体。
上篇:法衰法盛 | 下篇:法界清净 |
【三十六随眠】 p0200 品类足论四卷十一页云:有三十六随眠。谓见苦所断十,见集所断七,见灭所断七,见道所断八,...
不死矫乱宗
受用衣食须时时作观
目竭岚
罗汉比丘
字相通达
翻译名义集
六种住
依法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
至理
娑罗洟
圆顿戒坛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最适合嗔恨心强的对治佛号

以金刚慧断烦恼

临终神识失控,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
如何布施给乞丐才能更完满

省庵大师论发愿的重要性
大安法师谈母亲念佛及往生
懒惰让你跟财富无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