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解 如贯穿法现观中说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依于法相大乘之意。阿赖耶识,一名阿陀那识,此译执持识。了义灯四本曰:七名执持识,谓阿陀那识。梵Ādā...【难养】 p1444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一页云:云何难养?答:诸饕、极饕,餮、极餮,耽、极耽,嗜、极嗜,好咀嚼、好...指华严经。顿,顿教;大,大乘教。以华严宗之观点而言,华严经乃佛于成道之初,对于顿入之菩萨所说之大乘教,故称顿...【无明因果】 p1058 瑜伽六十卷十八页云:问:何等名无明因果?答:因、如本地分已说。果、谓一切后有支。又于真如...跋禄迦,梵名 Bālukā,方言为沙之义。或称姑墨(Kum)。西域岭东诸国之一,位于龟玆之西,佉沙东北。昔时其国人崇...又作狮子法门。即指诸佛菩萨摄化众生之法门;盖藉狮子王以喻显诸佛菩萨功德之谓。北本涅槃经第十一品中就师子吼列举...顿悟和渐悟。顿悟是顿时就能开悟;渐悟是逐渐才能觉悟。...【不愚三相】 p0324 瑜伽八十九卷二页云:复次由三种相,当知不愚。一、自性故。二、由碍故。三、由障故。不愚自性...中国佛教宗派。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。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。因依据五部律中的《四分律》建宗,也称四分律宗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律中,除直渡;船师失济上下水者,不犯。”资持记释云:“不犯中,律云直渡彼岸也。但开过岸...梵语 sa-pratigha。为“无对”之对称。对,为碍之意。有对,即法有碍之意。碍有二种,即障碍与拘碍。五根、五境及心...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窃谓末法世界,于禅、教、律中,能断惑证真,现身即出生死轮回之外者,实难其人,以仗自力故。唯净土法门,则不论上...
当我们正念真如: 第一个安住力,把心带回家,不迷不取不动。 第二个调伏力,就是空假中三观来调伏。 第三个坚持力...
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,年近七十。她朴实、勤奋,没读过书,只会写自己的名字。在念佛堂不打佛七时,她就成为素...1、获身鬼(迦婆离)。 身高为人的两倍,无面目,手足穿孔,有如获足,热火满中,焚烧其身。前世受人雇用,作杀生之业...
佛陀开悟之后,第一件事情,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。他宣说的法门,第一件事情讲到四谛法门,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:...
我们都是佛弟子,皈依三宝了,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?有没有怀疑?一般的正常生活当中,你皈依三宝,你不怀疑。但是...从前,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,决定独往山中用功。但是,静谧的山林中却伏藏着许多凶猛的大毒蛇,令修行人深生怖畏...
古来注疏,代不乏人,世远就湮,所存无几。云栖和尚著为《疏钞》,广大精微。幽溪师伯述《圆中钞》,高深洪博。盖如...
法现观
【法相辞典】
【法现观】 p0760 杂集论十三卷十三页云:法现观者:谓于诸谛增上法中,已得上品清信胜解,随信而行。所以者何?由于诸谛增上契经等法中,从闻他音增上缘力,已得最后顺解脱分善根所摄上品清信胜解。由得如是清信胜解故;说名以法现观,现观诸谛。
上篇:法增上 | 下篇:法威力 |
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破结一受,此绝言议。”济缘记释云:“破结中,唯局四果,不通余人,故绝言议。”(业疏记卷...
执持识
难养
顿大
无明因果
跋禄迦国
师子法门
二悟
不愚三相
律宗
与尼同乘舟戒开缘
有对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
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吗

很多事情会后悔,就是因为反应太快

咱就信阿弥陀佛
三十六种饿鬼

一切业障海,皆由妄想生

求地藏菩萨却「事与愿违」的背后
四大毒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