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解 集异门论六卷七页云:法增上云何?答:如世尊说:有诸苾刍,居阿练若,或在树下,或住空闲,学所学法;应作是念: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之法,善说现见,离诸热恼,随顺应时,来观来尝,智者内证。如是正法,我已了知;不应复生不善寻伺,能为诸恶耽嗜所依。数数宜应自审观察,勿生如是不善寻伺,能为诸恶耽嗜所依。彼因如是自审知见,发勤精进,身心轻安,远离惛沈,安住正念,心定一趣,制伏愚痴。彼由正法增上力故;能断不善,修诸善法。如是正法增上势力,起善有漏,或无漏道;名法增上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杂语)固执不动也。阿弥陀经曰:执持名号。...【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】 p1442 瑜伽二十六卷十页云:云何由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?谓或有补特伽罗、于声闻乘,已发正...东晋僧竺道生之故事。相传道生尝于虎丘山聚石为徒,讲涅槃经,阐述“阐提成佛”之说,时群石皆为点头。故后世有“生...【无学明】 p1058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十三页云:云何无学明?答:无学慧。谓无学位诸无漏慧。...(一)梵名 Bhadrika。又作拔提、婆提、跋提黎迦、婆帝利迦。译作小贤、善贤、仁贤、有贤等。为佛陀最初所度五比丘之...又作狮子乳。比喻菩提心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(大一○·四三二下):“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种种诸乳,假使积聚盈于...声闻乘和缘觉乘。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,总称为声闻乘;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,总称为缘觉乘。以上二乘又分...【不相违因】 p0324 瑜伽五卷十二页云:依无障碍因依处,施设不相违因。所以者何?由欲系法将得生,若无障碍现前,...中国佛教宗派。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,故名。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,故又称莲宗。实际创...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佛在舍卫,六群比丘与六群尼同乘船上水下水,居士共嫌。比丘举过白佛,因制此戒。”(含注...为“空解”之对称。即认为诸法为有而非无之见解。于摩诃止观卷十下,即有“作此有解”一语。若执着诸法为有之见解者...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:「舍利弗!佛有四种胜妙善法,能令众生得无量果、无量...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四众围绕。及天龙夜...问: 请问师父,家庭、感情方面的痛苦怎么解决? 仁炟法师答: 人生有八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...
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,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!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,昙鸾大师(与菩提流支同一时代)...走出世间是清净,走入世间是红尘。红尘滚滚,这个世界上,都市中,都是红尘。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?唐朝的首都在...
八苦:既是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。 1、生苦: 每个人都有生苦,但都忘...《分别善恶报应经》(节录):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。有十种业。何等为十。一自坏有情。二劝他令坏。三随喜坏。四赞叹...
【富楼那。想爱同结。爱不能离。则诸世间。父母子孙。相生不断。是等则以。欲贪为本。】 自心的贪心是业感的感受与...
懈者,倦之渊薮也。世之万事,若沾住一懈字,作事者纵使能成,定无深妙,常言美中不足是也。 再如上山取宝,一鼓真...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经常听到有人被戏称为事儿妈。望文解意,这事儿妈也就是生事儿惹是生非的意思,其意味中多带有...
法增上
【法相辞典】
【法增上】 p0758 如三种增上中说。
上篇:法随法 | 下篇:法现观 |
亦名:八轻法 资持记释云:“宝梁中,八轻者,由无渐耻,慢易有德,即因心也;下列八法,并来报也,或可六七通于现...
执持
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
顽石点头
无学明
跋提
师子乳
二乘
不相违因
净土宗
与尼同乘舟戒缘起
有解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
【大藏经】佛说施灯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名经
怎样解决家庭感情的痛苦

修行四念处的重要
享清福最难

浅说佛教八苦
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(经典节录)

众生轮回的三大根本原因

懈之一字,为世间最恶毒之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