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堂塔)禅林中,在法堂后,寝堂前,住持行礼之处,即方丈也。见象器笺二。...梵语 pāramitā。音译作波罗蜜多、波罗蜜、波啰弭多。又作度无极、度、事究竟。指由生死之此岸到解脱涅槃之彼岸。...(杂语)禅僧之用语,谓之童行。又曰行者。僧中之童子也。...佛典之始所记载之著者姓名;除姓名之外,亦书地名、寺名。有自己所记,亦有他人所书者。大致而言,印度所作,写为“...【黑白四业】 指四种不同的业果报应。依业的善与不善来分:一、黑黑异熟业,又作黑黑业。此为欲界的不善业,以其因...(菩萨)妙吉祥之略。文殊师利之新译语。性灵集二曰:能寂常以利见,妙祥镇住以接引。...【青光】 p0804 集异门论十九卷三页云:青光者:谓此青色,能现能发种种光明;故说青光。...乃日本新义真言宗之大本山。通称根来寺。位于和歌山县那贺郡岩出町。大治五年(1130),觉鍐于高野山建传法院,后并...【出苦道无畏】 p0483 杂集论十四卷六页云:出苦道无畏者:谓依止静虑,由利他门,于一切种说出离道法自称德号建立...梵语 trayah kāyāh。又作三身佛、三佛身、三佛。身即聚集之义,聚集诸法而成身,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(梵 dharm...指密教建立之胎藏界曼荼罗。圆坛,即梵语 mandala(曼荼罗)之意译,故又称四重曼荼罗。中央为八叶院(八叶九尊),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
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,处处指点,苦口婆心,慈悲之极,再三叮咛我们要信愿称名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因为了解到我...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、美籍华人崔琦。 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,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...
【一日称地藏,功德大名阁,胜俱胝劫中,称余智者德。能解诸众生,一切烦恼缚,至健行定等,诸定之彼岸。十二缘清净...关于念佛,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,就是说:安静的时候会念佛。若初学念的人,在较吵的地方,较动闹的地方,恐怕他就提...
【云何贼人,假我衣服,裨贩如来,造种种业,皆言佛法,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。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。】 ...(1) 立志如山,守身如玉 兹有江苏太仓吴紫翔居士,念世祸之日亟,彼新学派,提倡废伦废节,专主自由爱恋,如决江堤...
原文: 来书发明普敬僧尼,此理此事,实为至当。然教儿辈,又须反复为论。若止一往,则或恐不知去取亲疏,或致受损...
九华山有尊肉身菩萨大兴和尚,生前很疯癫,常常给人治病,一治就好,生前常讲的一句话,就是好人好自己,坏人坏自己...
所知诸法差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所知诸法差别】 p0742 瑜伽六十九卷八页云:复次由五种相,建立所知诸法差别,何等为五?一、由事故,二、由品业差别故,三、由智依处差别故,四、由智差别故,五、由摄余智差别故。云何由事故?谓略说一切有为、无为、名所知事。云何由品业差别故?谓即此事,复有五品所知差别,及此五品所知作业。何等为五?谓此所知,或有假立故名所知,或有胜义故名所知,或有所作究竟故名所知,或有他心净不净行故名所知,或有一切种别故名所知。若世俗智,能知假立所知。知假立故;如实了知世俗道理善不善法有罪无罪。广说乃至缘生法等,一分应远离,一分应修习。又能了知世俗言说,游行世间。随因随缘而起众行。法智、类智、苦智、集智、灭智、道智、能知胜义所知。知胜义故;能证见修所断法断。尽智、无生智、能知所作究竟所知。知所作究竟故;心得决定,无有疑惑。于自断中,离增上慢。他心智,能知他心净不净行所知。由知此故;如实知他所有意乐、界、及随眠。十力智,能知一切种别所知。由知此故;能正于他起一切种教诫教授。能断一切有情疑惑。能善安置一切有情于善趣果,及解脱中。有大势力,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及安乐事。如是名为五品所知及五种业。云何由智依处差别故?谓有二种。一、自利行,二、利他行。若随顺断世俗智,若正能断胜义智,若于断所作究竟智,如是诸智,应知依自利行依处。若于他意乐界及随眠所有他心智,若于一切种别所知中所有十力智,如是二智,应知依利他行依处。如是名为智依处差别。云何由智差别故?谓世俗智、或善、或不善、或无记、或有漏、或无漏,唯是世间。无漏者,谓于已断一切无学身中可得。此及所余,总名俗智,亦唯世间。当知所余法,类智等,是出世间,亦唯无漏。尽无生智,当知唯于漏尽中生。若不分别尽及无生;谓我已得诸漏永尽,我未来苦不当复生者;唯是无漏,唯出世间。若作如是分别者;唯是无漏;世出世间世俗智摄;是未曾得;是阿罗汉相续中生。他心智,唯是世间。若在异生,及有学相续中者;是有漏。若无学相续中者;是无漏。问:何因缘故,清净身中诸世俗智,说名无漏?答:由彼身中诸漏随眠,已永断故。又此诸智,是他心智现所行境。此他心智,非染污性;非余染污现所行境。又彼自性,不与一切烦恼相应。是故此智,由随眠故,由所缘故,由相应故;皆成无漏。十力智、在如来相续中,是未曾得,唯是无漏,世间智摄。何以故?由此一切种智,皆带戏论而现行故。云何由摄余智差别故?谓神通智、解脱门智、无碍解智、无诤智、愿智、力无畏念住一切种不共佛法等智,随其所应,当知皆为如前所说诸智所摄。谓五神通,皆世俗智摄。若诸异生,及诸有学,相续中者;皆是有漏。若在无学相续中者;皆是无漏。第六神通,尽及无生二智所摄。尽无生智,如前应知。空解脱门智,八智所摄。谓法智、类智、苦智、集智、灭智、道智、及出世间尽无生智。无愿解脱门智,六智所摄。谓法智、类智、苦智、集智、尽智、无生智。无相解脱门智,五智所摄。谓法智、类智、灭智、尽智、无生智。无碍解智、无诤智、愿智十力等一切不共佛法智,皆世俗智摄。皆是无漏。在阿罗汉,及如来相续中,如其所应,尽当知。诸解脱门建立相,如本地分已说。不共佛法,及无碍解等,如菩萨地已说。
上篇:所缘诸法差别 | 下篇:所受皆无因缘见 |
子题:尼不安居波逸提、僧不安居突吉罗、安居有四种、对首安居乃本制、心念安居开无人、忘成安居开非心、及界安居开...
茶堂
到彼岸
僧童
撰号
黑白四业
妙祥
青光
大传法院
出苦道无畏
三身
四重圆坛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暮时课诵--单日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
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
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

念一天地藏菩萨的圣号,功德有多大呢
【推荐】会性法师:在一切境界中不要忘记念佛

云何贼人,假我衣服,裨贩如来
印光大师谈爱情婚姻

居士对待僧人的「十六字诀」
